隨著秦懷道的離去,國樂府的開府大典也落下帷幕,接下來裴仙竹帶領著樂師班大開樂堂,不僅於長安之內傳授曲樂之音,還透過秦懷道的授意向各地廣徵樂師入京赴學,在此期間上官儀也為裴仙竹之曲寫下不少詩詞,在民間傳頌。
這些傳頌之音傳到秦懷道耳中,又是另一番風景。
上官儀的詩詞皆為唐時風格,放在普通百姓層面不得全解,此乃曲高和寡而不入九流也。
若想真正改變大漢風氣,還得自己親自出手。
有裴仙竹和樂師班底在手,對於編曲他沒有任何顧慮,就是這詞,需要好好斟酌一番。
幾個時辰之後,一首歌詞被秦懷道抄好。
無非就是現代非常流行的愛國歌曲《我和我的祖國》,不過被秦懷道改了下歌詞而已。
抄完之後,他嘗試著哼了一遍,發現也還不錯,便在次日下朝之後宣裴仙竹與上官儀上殿,共同商討如何編排。
房玄齡與徐世績正好有事相商,秦懷道讓二人一起。
拿到詞的上官文儀神色凝重。
“陛下,這個是?”不是他懷疑陛下,只是此首並非詩與非詞,在韻律方面更是雜亂無章,饒是他再有才華,也無從下手。
裴仙竹盯著陛下手抄,亦是露出好奇神色。
“陛下,此類曲樂恐怕不是出自大漢吧?莫非來自異族之手?”
秦懷道正愁怎麼和兩人解釋,既然裴仙竹幫他找了個絕佳的理由,倒也省事,他順口回答:“不愧是裴仙竹,朕的國宴樂首,僅憑歌詞就能判斷出這是來自異族之手,沒錯,朕在征伐契丹之時,曾誤入契丹更深之地,在那白雪皚皚的極寒之地仍有異族,以冰堡為屋,以異歌為曲,食生肉,好打鬥,朕覺得頗為有趣,就記了下來。”
“朕哼唱一遍給你們聽,你們且先記好。”
說罷,秦懷道一展歌喉,他是軍伍出身,雖不擅曲樂但聲音洪亮,尤其是在唱起這首歌時,儼然有種莊重肅穆之感。
“我和我的大漢,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裊裊炊煙,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轍。”
聽到高潮部分時,裴仙竹與上官儀不由肅然起敬。
想不到這首詞看似雜亂無章,又無押韻,可配上此曲之後,猶如日出之後的積雪,無論再怎麼冰寒都被融化殆盡。
“好!”
上官儀猛然喝道。
此刻的裴仙竹,已被配曲給深深迷住。
“真好聽,世間竟還有如此天籟之間,陛下果然神通廣大,有陛下在此,連我這國宴府首的名聲,也變得有些名不副實了。”
房玄齡與徐世績更是無意間跟著輕輕哼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