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眾官跪拜不起,秦懷道十分滿意。
本就有意登基,只是三勸三拒乃禮制,若不如此,會有吹毛求疵之人抓著這件事不放,造謠生事,雖不影響大局,但足夠噁心人。
如今是所有人求著繼位,登基稱帝,而不是他想做,就能立足大義,無人敢再生是非。
這是禮法,也是帝王之術。
心下既定,但秦懷道依然沒有馬上鬆口,朗聲說道:“眾位愛卿先請起,此事從長計議,不用求死。”
“漢王此言差矣!”
魏徵不愧是敢死諫之人,也深知君臣默契之道,朗聲說道:“臣等並非求死,而是在為天下百姓求一條活路,若無漢王,百姓無田可耕,無家可定,若無漢王,天下必將再亂,人人稱王,外族入侵,百姓流離失所,天下大亂,難道諸位同僚想看到這樣的局面?難道漢王想看到這樣的局面?”
“因此,漢王登帝,不僅是為我等百官求一條生路,更是為天下百姓求一條活路,為創盛世,開太平求一條新路。”
秦懷道正想張嘴反駁,卻被魏徵打斷:“漢王,天下百姓性命就係於漢王一人之上,還有什麼好猶豫的?難道忍心看著百姓去死嗎?”
此番言語,不僅擲地有聲,而且誅心。
哪怕是連秦懷道這樣歷經兩世的人,早有心理準備,臉色也不由得變化幾分,這魏徵,果然頭鐵。
戲演到這個份上,他也知道該結束了。
順著魏徵的話,秦懷道朗聲道:“既然涉及到天下百姓安危,本王自然沒有坐視不管之理,不過,本王話說在前頭,既然是諸位替百姓請願,讓本王登基為帝,爾等可願為這天下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百官齊聲回答:“臣等願意!”
秦懷道撫掌大笑:“好,既然諸位精誠一心,那本王便依了諸位所請。”
“眾愛卿聽令,本王登帝位,改唐制,既然朕為漢王,那這個天下,便叫大漢吧,只求君臣一心,揚我漢人威風,共創盛世太平。”
百官齊拜:“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大漢萬歲萬萬歲!”
秦懷道也不是矯情之人,更懶得遵守久禮規矩,接著說道:“房愛卿,登基大禮交由你部負責,另,率民部改革民治,效法漢州之治,推廣天下,不得有誤。”
“遵旨!”
“魏大人,同樣效法漢州之地規矩,精史治,明法令,朕要這天下無貪官汙史之風,路不拾遺,民不閉戶,天下以法令為尊,能否做到?”
魏徵眼睛大亮,拱手道:“臣,萬死不辭。”
秦懷道情緒有些激動起來,看著文武百官的雙眸滿是熱切,這天下,終於到手,這歷史,終於可以改寫,願百姓從此太平,願天下從此安康。
登基之事已定,百官退下之後,還有很多事務需要處理,如各級改制文書替換,登基大典,推行新政,律法等等。
李泰執政期間,大量田地重新流入權貴之手,新朝初立,但田地契書仍然在各大權貴與世族手中,土地是大事,關乎百姓生死,耽擱不起。
退朝之後,秦懷道找來房玄齡與農業司郭孝恪於甘露殿議事,商議的第一項就是土地產權問題,李二在位期間,秦懷道就獻策收歸國有,當時朝廷只普及了一部分,大量田地在權貴世家手中,無法國有化,這個問題必須解決,而且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