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我是殺人的惡鬼,是索命的遊魂,是令人心生膽顫的閻羅...
也有人說,我是救世救民的仗劍之人,是坦蕩瀟灑的雲遊之士,是抒寫歷史的感性之徒...
更有人說,我是狂熱的戰爭使者,是極端崇拜信仰的有志之士...
對於諸多此類的言論,我不加否認。
因為我是宇文太平!
龍寰...
河下...
神羅殿...
“芊芊,眼下都這個時候了,你還準備暴斃這個臭丫頭到什麼時候?你如實地告訴我,月兒這丫頭到底是什麼時候離開宗門的?”
目光復雜地看著身前正在替自己煎藥的阮芊芊,宇文太平無奈地開口詢問。
“師傅,我真的不知道啊,我要是知道,我肯定會告訴你的,斷不敢對此事做出一丁點兒的隱瞞呀。”
拿著手中的小遙扇是不斷地朝著面前那個煎鍋扇著風,阮芊芊淡淡的回應著宇文太平的話,單從她的語氣和其神情上來看,也不像是在說謊的樣子。
“這麼多年了,為師還不瞭解個你了?縱觀咱們全宗上下,就當屬你跟月兒的關係最為親密,就連我這個師祖,如今也是入不了月兒的法眼了,所以我相信,月兒能在此時離開宗門,對此這丫頭一定是跟你商量過的,所以啊芊芊,你也就不要再瞞著我了,你就老老實實地告訴師傅,月兒這丫頭究竟何時離開的,又準備前往哪裡?”
雙眼之中盡是柔和的光,盡是滿滿的期許和讚賞,宇文太平就這般安靜地看著這位自己最為心儀的徒弟,是緩緩道來。
其實對於宇文太平來講,他這一輩子,當真是教出了不少徒弟,而最為出名的幾個徒弟,如今也都在神羅殿中任有要職。
像當年神羅殿歷史上最為年輕的孟婆蓉湘,還有如今的勾魂使節阮芊芊、牛頭將胡天寶、馬面令藏褚、陰司楊堅、鐵筆判官崔長石、夜叉紅娘子以及地藏王蒲等等,皆是出自他之手。
現在,除了蓉湘之外,其餘的這些人皆是在這神羅殿之中任有要職,是成為了神羅殿不可或缺的人才。
由此可見,宇文太平在教書育人這方面,當真是有著一點竅道的。
可能有的人就會說了,哎呀話說著宇文太平他何德何能啊,竟然能以如此差勁兒的功夫,就能躋身至這玄天譜排名中的前五十啊,別說是前五十了,就是這前五百名,按理來講他都排不上,畢竟在玄天譜的前頭所排著的人,不是成名已久的江湖大佬,便是年紀輕輕就已窺破天道的青年才俊,可以說但凡被玄天譜所記錄在冊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其自身是擁有著絕對的實力的人,可以說非先天之境的人,當真是很難被玄天譜所選中的。
可是宇文太平他不同,雖說他本身的實力也很強悍,但如今的他早已是從先天之境的集團中是掉了隊,是成為了一名其個人實力是緊貼著先天之境的存在。
若是說在赤精海潮之前,或許人們對於宇文太平的實力是抱有絕對的信任的,畢竟那會兒的他,可當真是威猛無比,其耍的一手精妙的棍法,當真是無可睥睨,可是自打他被尉遲無情給一劍傷了經脈之後,他的實力當真是呈現出了斷崖式的下跌,可以說尉遲無情當年的那一劍,是直接將他從先天之境給拽落凡塵了。
可是即便如此,宇文太平還是依靠著自己那套學術理論,是硬生生地替神羅殿培養出了數十名先天之境的高手,而正因為如此,他才會被玄天譜所認可,是成為在玄天譜排名前五十人當中,唯一的一名其自身實力尚未抵達先天之境的人。
別看此時半跪著地上,然後看著還挺卑微的在替宇文太平煎藥的阮芊芊那副可憐兮兮的樣子,要知道,現如今的她,其實力更是早就突破了先天之境,是成為了繼蓉湘之後第二個被宇文太平厚以眾望的弟子。
而年紀輕輕的阮芊芊,就這般的在數年之前便窺破了天道,成為了神羅殿當中又一位簽署了分界協議的先天強者。
至此縱觀整個神羅殿,其宗門之中所擁有的先天強者,當真多到離譜。
除了宇文太平之外,除了這位掌管著神羅殿絕對權力的人之外,神羅殿的十三護庭,皆是先天之人。
夜叉紅娘子、孟婆龐娟兒、黑無常孫剛、白無常孫鐵、牛頭將胡天寶、馬面令藏褚、鐵筆判官崔長石、勾魂使節阮芊芊、奪魄使節楚斌、帆令李錦澤、陰司楊堅、夜令王蘇安以及地藏王蒲,其每個人的實力,皆已涉足到先天之境的行列中去了。
而這,才是神羅殿的基石所在。
可以說上述的這十三個人,每個人單拎出來,都足以威懾江湖,更別說在平日的時候,這十三個人可是寸步不移的待在神羅殿之中,是默默地守衛著神羅殿的日常安全。
當然了,這宇文太平之所以不讓這些人隨意出動,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那份惱人的分界協議,也正是因為這份協議的存在,導致了在這些年裡,神羅殿壓根兒就沒辦法得到很好的擴張。
畢竟若是神羅殿想要進一步的擴大其宗門的勢力,就必須會跟不同的幫派產生衝突,而一旦為了那些雞毛蒜皮兒的小事而大打出手,一旦神羅殿所坐擁的十三護庭出了手,那麼神羅殿便是公然的撕毀了分界協議所規定的要求,而屆時等待著宇文太平的,便是神印閣、劍藏山、焱廟、玄月宮已經更多隱世山門的合力圍剿了。
對此,宇文太平是心知肚明。
可若是不出動這十三護庭,那麼神羅殿想要去擴張,其難度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對於宇文太平來講,他所教出的這些徒弟,其實在這無形之中,也是變相的成為了制約其神羅殿繼續發展的存在。
當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而這,也是宇文太平將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蓉湘和蓉月倆姐妹身上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