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父,輔,夫,用的是同音,其只有輔助作用,卻絕非是主。
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之下,固然孩子生出來,會把母親所有的男人當做爹來看待,但這其中,也有不少不可能是親爹的,要去細細推算母親成孕期到底和哪幾個男人有過關係,這一點並不容易,就如人們要去回想一下幾個月前是哪一天上街逛的那樣,幾乎不可能。
因而,孩子出生後,必然只認母親為尊。
這就造就了母系社會。
正是為此,華夏有婆子、公子、夫子、娘子、老子、男子、女子無數帶子的稱呼,因對於母系來說,族長為母,其餘皆為子。
把管理者叫做:大人,也是因這種子以母為大人為尊而來。
母系是天道,對於歷史研究,對於社會研究,對於醫學本質研究,對於生物學研究,都是很重要的。
當然,母系和血緣觀的關係不大,沒有母系,在古代資源跟不上的情況下,人們也會因區域利益,造成血緣觀。
亞熱帶的野人部落就是,資源不夠後,一部分被趕往更冷的北方,這些人因需要吃更多的油脂來抵禦寒冷,便成了吃油部落(蚩尤)。
但必須重點關注一個問題,那就是:這種原始資源形態,用到現在經濟上,會是極其可怕的偏差。
現代經濟能養活多少人,當然要以現代農業能力為基礎的,以原始資源觀認為人少才富有、人少佔的資源就多,來限制人口,是在毀自己的族,毀自己的經濟。
經濟是什麼?
且不去管其本質,至少,一個人造不出飛機吧,地球給你一個人,或一家人吧,你真的認為會富有嗎?
作為農民,你的確還能活下去,但也要於惡劣天氣和野獸抗爭,你再不會說,要保護獅子老虎,因為你看到你的孩子被老虎撲倒,哭叫喊著爸爸媽媽救命,你卻無能為力,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兒子或女兒被老虎咬死,撕碎,你卻只能逃命時,你是絕不會認為猛獸是需要保護的。
這還是作為農民的情況,若作為都市人,你怕是會直接餓死!
別墅?跑車?做夢呢,驢車都別想!
有一雙草鞋,已然是文明眷顧的結果,若無觀音創造了人類文明,創造了‘麻利亞編織術’眷顧了你,你只能是如同猴子般生活,在野地裡茹毛飲血,朝不保夕!
洪荒中的野人就是,朝不保夕,一部分部族弱小的野人,被驅逐向了北方。
這是相對的北方,其中一部分,就是楚地。
這樣的推斷,是有明證的,從人類至今的面板是光滑的就可證明。
很顯然,人類是到了相對的北地後,才發明出衣物來的,為此,雖遷徙到了更冷的地區,卻沒有衍化出毛皮來。
因有了衣服後,不需要皮毛。
反之,若人類是來自北方的,那麼必然從出現起,就有一身皮毛,那麼,北方人族就不會需要衣服,毛髮也就至今不會退去。
在不需要衣服,不怕冷不需要火的情況下,人類的文明都不會出現。
就如猴子,有一身皮毛,不需要衣服,就絕不會發展出文明來。
毫無疑問,用火和編織,是人類文明出現的第一步。
啊咦就因餓極了,找到了山火邊的蠶繭,吃蠶繭過程中,發現了蠶絲,創造出了編織,直到用麻編制出極為舒適的衣服後,也被人叫作麻麻。
觀音麻利亞這幾個字,都是由此而來。
並在億萬年的母系膜拜,和對編織的感恩膜拜中,麻麻的稱呼,都成了小孩出生後的本能,也就是媽媽的諧音。
也因蠶繭邊的山火,啊咦注意到了火的作用。
會如此推斷蠶繭和火的關係,是因為蠶繭是很牢固的,沒有火燒開蠶繭,原始人很難弄開蠶繭來吃,並且本人曾見一本世界百科中,稱華夏人是走絲綢之路的絲族人,又在確定了華夏是人類唯一文明後,就不難想象,絲和文明的關係。
事實上也是如此,沒有對蠶繭的觀察,人類很難發明編織。
很多人以為蜘蛛網能讓人聯想到編制,但這一點的可能性根本沒有,因蜘蛛網看上去太過脆弱,任何猴子看到一捅就破的蜘蛛網,都不會聯想到此物能得到堅韌有保護力的東西的。
但蠶繭不同,它堅韌,有保護力,能讓人聯想到學習它來保護自己的身體。
而華夏和絲綢的關係,的確是極為密切。
華夏的月亮,都被叫做了嬋娟,正是說,月亮如絲綢編織物剔透光華。
絲綢之路,更不是白叫的。
在古代,只有華夏有絲綢,老外到近代都不會製作絲綢,還是到現代,才學會絲綢製作的,這是眾所周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