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金屬,雖有遮蔽磁波作用,但事實上它是因更能聚集磁力波更能引導儲存它們,吸引掉了宙思波,才有了一定的遮蔽作用,並不是說,宙思波就不能穿透它們,相反,電力,就是宙思波的一種,它在金屬中極為活躍。
於是我們也就明白了什麼是遮蔽,遮蔽其實是吸收吸引。
因而人的思維和宙思是極為相像的,唯一不同的是,人腦的創世之力太弱了,不足以引動宙思波,創造出想要的夢境來,不足以創造出天堂地獄。
但基於這種理解,古人有了希臘神話中的宙思,也有了集合眾人一起祭祀,合力擾動宙思波,來達成心願的做法,人們認為,只要心念能精純合力於一處,就能有效擾動宇宙的創世之力。
因而,後人認為,由於華夏造福於天下,古人祭拜觀音娘娘時,都在祈禱她在天堂中美好生活,掌管一切,也在地獄中懲惡揚善,掌管一切,這種沒有私心雜念的祭拜,其意念力足夠精純,早擾動了宇宙的創世之力,天堂地獄已然存在,觀音娘娘才成了三界之主,能掌管一切。
那麼宇宙的創世之力是從哪裡來的呢?
是時間。
一切都沒有的時候,唯獨有一件東西是跳出三界外都存在的,那就是時間。
為此,從邏輯上講,既然是存在的物體,就需要有地方存放。
可世上一切都不存在,時間,能存放在哪裡呢?
因而從邏輯和空間概念上來說,時間,只能存放在自身中。
也就是自身堆疊在自身之上。
當然,這只是抽象描述。
如此,不知多少年後,時間堆疊到了一定的程度,最‘底層’的一層不堪重負,如水壓機下的紙張,延展了一下,之後,這張時間紙張,因韌性太強,又反彈收縮了。
因時間本身的屬性當然是以靜為主的,虛無,極靜,靜到冰冷無比,對一切波動有強大的禁錮力,阻礙著任何活力的蔓延,正是這種力量,導致這一‘底層紙張’要恢復原形,要反彈收縮。
這種收縮,本不會引起什麼,波紋簡單,弱小,歸於平復就沒了,但是,被壓延展當然是朝著四周去的,於是,收縮的時候,它是從四面朝著當中收縮的,為此,這樣的收縮會有一個匯集點。
就如天文學家們說的極點。
有匯聚點,就會造成的力的衝撞,並從中心如衝擊波般再擴散開來。
會形成更復雜的波紋,一切都不再簡單。
如一絲雜念。
在虛無的心湖中,盪漾出了一道莫名的漣漪。
這就是第一道宙思波。
但是,這道宙思波,不等於就是實體。
它仍屬於時間自身,仍只屬於單方向堆疊的一維空間中。
只是,這一維空間終於變成了一面真正的虛無之鏡,它的之中,已然可以因宙思波越來越複雜,出現如真實世界中的任何東西,甚至可以出現真實世界中還無法出現的東西。
但是,以波紋構成實體的空間角度來說,好比3d繪圖,也如竹絲編織,這個虛無世界中的東西要化為實體,是要框線足夠細密,把自身和虛無隔離開來,形成相對的獨立迴圈的波紋才行的,得含有個性的界限,才能構成實體的。
這個虛無世界中的東西就是,活力不夠,仍不夠化為實體。
但不管怎麼說,一維空間已發生了變化,從理論上講,它已經因那道漣漪,形成了空間,成了四維空間,但因力量不足,框架線不夠密,並不能形成真正實體四維空間。
這好比是在極為靜冷的時間冰塊中,有一絲絲熱力湧動,但它們的熱力太少了,於是只造成了冰塊中的一道道扭曲裂紋,構成了圖形,卻並不能真正成為水。
這樣的裂紋,在宇宙很複雜之後,也包括了人的靈魂刻印,甚至人的生物刻印,為此,人即便身體放緩了代謝,卻仍不能代替睡眠,人必須在睡眠中,讓靈魂迴歸刻印,讓身體和虛無中的刻印‘對號’,互相遷就形態,讓宙思波仍能認出你,持續給你活躍能量,也就是空間力量,才不會疲憊至死,否則,這身體的變化太過超越靈魂,就要對抗整個宇宙的靜力,疲憊而死。
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想。
但可想而知,張玉娘娘有了這樣的思考後,就把這個以一維空間為動力的虛無映象空間稱之為了:陰間。
也就是現代物理學家說的暗物質空間。
但這種說法其實和陰間就是一樣的,因而陰間並不是神話,而是空間的科學猜想。
當然,冰塊只是一種形容,事實上從宙思第一絲雜念的盪漾就可看出,陰間中的事物已然是可以活動的,只是陰間中的任何事物的活力都不夠支援它躍出陰間,成為陽間中的實體。
而且,宇宙的漣漪自出現起,時間能量有了宣洩口,陰間就不會再中斷,陰間中的事物也是,生靈的刻印一旦出現,在時間能量的支援下,就不會再消失,因而生物會有本能。
除非有人給這樣的刻印施加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