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愛妻嗎?不是愛子嗎?
他倒要看看他有多愛,有沒有愛江山那麼愛!
可是秦王就範了,他心裡卻犯起了難。不認他是勤王的名兒吧,人家都慫了,這是赤果果地逼秦王造反,這仗要是真打起來,勝負還未定,死傷一定是巨大的;可是要是認了,就等於給了他張免死金牌,一家子造反有理——而且他們還把趙誠給殺了,這是朝廷封的官,他的人!
進退兩難,承平帝左右衡量不下,卻也知道機不可失,一旦秦王又反悔了,很可能殺他們個措手不及。
梅政說是領軍三十萬,可是一直龜縮雄縣不出言辭之間也並非血戰到底的架式,很有幾分忌憚秦王,從他措辭婉轉的密旨裡面就能看出來,他是支技議和的。
當晚承平帝就召內閣議事,將密詔一傳出去,內閣就先炸開了。
首先爆炸的就是被秦王指為侫臣女幹臣的兵部尚書黃槐、太常寺卿兼翰林大學士的楊源真,當初也是他倆極力主張削藩,這時秦王慫了,可他倆不能慫,秦王是要拿他倆當雞殺給承平猴看的!
“朝廷三十萬大軍,何懼他秦王幾萬的兵馬?如果秦王這先河一開,是不是所有的潘王有樣兒學樣兒,都起兵造反,反到一半後悔了就拿勤王當藉口?!臣認為要以武力鎮壓,給所有有異心的藩王以警示!”兵部尚書立爭到底,口沫橫飛。
楊源真也加入勸說,“臣認為黃尚書所言有理,秦王既在這時肯議和,就是沒膽量和咱們朝廷進行正面對決。不過是拿媳婦孩子當個藉口,分明是知道再打下去撈不著好,遺臭萬年!朝廷若是答應他議和,豈非正中他下懷?臣以為,刀既出鞘,就該斬敵於馬上,方不負一戰!”
可內閣一共五人,除了他倆,其他人卻又有不同看法。
不是人人都好戰的,既然秦王有議和之心,為何一定要雙方廝殺血戰,死的還不都是大齊的兵大齊的人?
“朝廷才打完西梁,本來國庫空虛,糧草不濟,若一戰而勝還好,萬一北邊戰線拉長,糧草卻跟不上又如何?再者,秦王並非匹夫之勇,也是隨太祖東征西討過的大將軍,梅政出兵以來一直龜縮不出,又怎知他不是懼敵?”
“——他懼敵,再換一個不懼便是!”
“你不懼,你上啊?”
“我上就我上!”
內閣兩人擼胳膊挽袖子,若不是當著承平帝的面就要掐到一處去了。
最後直掐到第二天鼓打三更,越掐越精神,直接將這種掐的精神搬到了朝堂之上。朝堂之上亦如內閣,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又開始一頓吵。
承平帝聽著直呲牙,不知道這些大臣們看不看得到他們噴出來的口水。他坐的高望的遠,那畫面感實在太清晰了。
“好了!”承平帝敲敲龍椅,殿上頓時安靜的針落可聞。
“眾愛卿的意思,朕已知曉,退朝吧。”
退朝?
‘眾愛卿’們紛紛側目,聖上是知曉了他們的意思,可他們並不知道聖上是個啥意思——到底是戰,還是和啊?
戰咋戰,和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