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武家棟樑> 第600章 盛世開啟(大結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00章 盛世開啟(大結局) (1 / 3)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悠悠五載在恍然不覺中渡過,經歷若干的寒暑的洗禮,時間已經悄然來到天正三年(1575年)三月,距離京都城外宇治川之戰已過去整整六年,也是源義時擔任徵夷大將軍的第六年。

前任右大臣中院通為以年老體弱為由,在去年十一月正式辭去官職隱居,朝廷當即昇敘源義時為従一位右大臣,中原通実隨即昇敘正二位権大納言、右近衛大將,今出川晴季也晉升正二位権大納言、左近衛大將。

近衛前久也在這一年的正月宣佈隱退,將家督讓給嫡長子近衛義嗣,並卸下關白、左大臣、內覽、藤氏長者一職,朝廷隨即赦封其為従一位太政大臣,並保留一座宣下,並賜予準三宮宣下的以示榮寵,兩度出任關白合計二十一年,在他執政期間完成天下大亂到大治的過程,相中源義時這匹千里馬定鼎天下,其功勞之大當的上這份榮譽。

年僅十五歲的近衛義嗣不但接替家督,而且在去年年底的接替源義時出任正二位內大臣,到今年年初僅僅兩個月便昇敘従一位左大臣、關白、藤氏長者,這晉升速度堪比一步登天,同時也是近幾十年來第一位十五歲擔任關白的年輕家督。

源義時名義上的外孫,今上天皇的第一皇子和仁親王又和源義時的女兒聯姻,乍看之下似乎有違人倫之理,其實這是一種政治聯姻的正常情況,藤原不比等把長女藤原宮子嫁給文武天皇,又把幼女藤原光明子嫁給聖武天皇,這聖武天皇可是他的親外孫,那可是真真的在違揹人倫之理。

可這在古代貴族眼裡壓根不算個事,比這髒的黑的簡直多不勝數,相比之下源義時的動作算是合乎規矩的,源輝子是足利義輝的女兒,她所生的和仁親王實際上和源義時一脈是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這是源義時和幕府絕不能接受的。所以他要嫁女兒給和仁親王加強血脈牽絆,這個人選恰好就有,她的嫡幼女足利輝夜。

取自《竹取物語》裡的輝夜公主,這個民間傳說是日本平安時代初期鼎鼎大名的故事,特意惡搞五個奈良時代初期參與大海人皇子發動的壬申之亂,其中的車持國王子便是借喻藤原家的那位著名權臣,淡海公藤原不比等。

這個神話傳說本身到沒有特別稀奇,簡略的講就是天女墮凡塵,凡間權貴一見傾心想迎娶為妻,無奈天女無意沾染凡間煙火。又奈何不了養父的苦苦哀求。便出了幾個難題讓五個人把佛前的石缽、蓬萊的玉枝、火鼠裘、龍頭上的珠子、燕子的子安貝取來。其實讓那幾個權貴知難而退,沒想到皇帝也想娶天女為妻,好在這個時候天人來賜予天女不死藥,天女身穿天之羽衣升上天宮。

源義時給剛滿一歲的嫡幼女取這個名字的寓意不言自明。民間傳說皇帝沒娶到天女為妻,那我源家的輝夜姬就做天皇的夫人便是,也不用天皇拿出五樣寶物才能娶妻,只需保證源家武運不衰,源家的輝夜姬就是天皇的中宮。

這個聯姻的意向在足利輝夜姬出生的時候便已確定,又是一樁沒有自由的政治聯姻,武家的女兒天生的宿命就是聯姻,嫁一個好夫君是最大的希望,只有一歲的輝夜姬稱得上非常幸運。她那個年僅四歲的小夫君和仁親王身體強壯,而且長的也非常可愛,一定會是位非常優秀的夫君。

足利義泰虛歲已十八,三年前晉升従三位権大納言、鎮守府大將軍,去歲昇敘正三位権大納言、太宰権帥。這是源義時特意設立的兩府遙領體系,圍繞著九州太宰府、陸奧鎮守府兩個區域中心地區的安全設立一套防衛體系。

這套體系的核心是九州太宰府的幾位屬官,配屬到北九州的最上義光就職従四位下太宰大弐,島津義久、北條時政分別擔任正五位下太宰少弐,這幾個算的上九州本地的大勢力,每個人最少擁有三十萬石以上的領地,但是他們手裡沒有兵權,不但他們手裡沒有兵權,整個日本五畿七道六十六國裡,只有幕府有掌握兵權。

九州的軍役是職業武士和職業足輕,他們都是世兵考核制度,無論武士還是足輕皆是大大小小的家族世襲,所謂考核則是世襲者只有一個名額,不存在一家族生出三個兒子就變成三個家族的事情,一個武士就一個繼承權,其他兒子要麼從商、要麼歸農,實在不捨得自己家出錢養著也可以,但是幕府不會保護他們的特權,佩戴太刀的特權只授予這個武士家族的繼承者一人。

這不是刀狩令,源義時不信刀狩令能治國,蒙元之酷烈壓榨到漢民三戶方有一把太刀,可元末農民起義依然是如火如荼不可阻擋,由此可見所謂收繳武器是不靠譜的,只要幕府強人心定就不怕那幾把刀槍的威脅。

幕府只禁民間持有強攻勁弩、鐵炮火藥、板甲形制的當世具足這類危險物品,至於造型華麗的大鎧、簡易的胴丸、腹卷,還有普通的丸木弓、竹弓、防身的短刀、小太刀、肋差之類的武具依然不禁,日常治安巡邏由各地同心警固眾維持,基本不用擔心安危。

世兵制透過考核方能就任,武士考核弓馬箭術、劍術鐵炮術、軍略算術、知辨法度等多個科目,過三門合格、過四門尚可、過五門良好、過六門優秀、過七門傑出、過八門拔群,擇其優秀者入江戶進行進階考試,難度大增考核更嚴格也更全面,則其卓越者錄用為幕府菁英。

足輕的考核則簡單的多,身體健康、品行端正、遵君守法、熟識軍紀,通曉足輕陣基本戰術,槍術或鐵炮術、弓術合格,只需要經過識字、法度、軍紀、格鬥技藝考核,體能測試即可錄用透過,這是太平盛世保持旺盛鬥志力的唯一方法。

許多人很擔心,如果武士和足輕如果考核不透過會不會受到影響,幕府對此的解釋也很清楚,既然是世兵考核就必然是世襲與考核相結合,這一代考核不合格就下一代再來。長子不合格就讓次子來,如果絕嗣就讓同族來繼承,如果同族也沒有就由幕府指定有關聯的同級士卒繼承。

武士的繼承程式非常嚴格,必須由幕府奉行監督下執行,再報給御連判眾複核在准許生效,主旨是保證同族一門的優先繼承權,血緣關係越近的武士順位繼承權越強,若是同族沒有合十的人選,那就從同血脈的近支選擇繼承人。

比如坂東平氏的大掾氏若是絕嗣,優先從大掾氏一族及一門眾尋找優秀的繼承人。假若一族裡恰好沒有男嗣。就從坂東平氏體系內尋找優秀的繼承人。以此類推的平氏體系,最後才是其他支系,這種辦法可以有效的保證一門惣領的羈絆,有效打擊地緣因素私下透過強制手段胡亂過繼的行為。與之相反足輕則相對簡單一些,只要是世兵體系內你情我願的過繼便可。

幕府把所有兵權收歸幕府直接統轄,九州兵依照各地的出身不同分別調撥到畿內、西國、四國、東海、北陸、關東地方,原則上不會讓薩摩兵跑到苦寒的羽奧,保證士卒的水土適應力在可控範圍之內,戍守的時限以三年為限,再進行一次輪換。

備隊大將一級的武士由幕府透過御連判眾直接任命,這些武士是經過精選的譜代家族出身,或者考核得到出類拔萃評價的中低階武士。備隊大將同樣是三年一任到期調任他地,禁止備隊大將統領自身家鄉、同族、親緣、故舊的備隊士兵。

各備隊內的基層軍官是世兵體系內的普通武士,他們會根據年齡和水平狀態由備隊大將自行調節升降,非是幕府考核證明的出類拔萃者,不存在地位明顯提升的特例。年長的基層武士隱退讓出位置給同僚,遞補自己的子嗣從基層做起,想得到超拔只有期待自家子孫出個人中龍鳳。

就好比大明帝國的科舉制度三年一次鄉試,考一科的是十萬分之一的幸運兒,個個都稱得上天縱英才,考核是幕府給世兵設定的一道門檻,迫使士卒不敢耽於安樂放縱軍紀的嚴肅和技藝的磨練,考核又是給世兵一個向上攀登的機會,有本事武士自然能一躍成龍,弄虛作假可逃不過幕府將軍的法眼,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為弄虛作假者包庇的高階武士也不可能堅持多久。

兩府體系並不是讓太宰府與鎮守府坐擁大軍,而是九州太宰府是依靠幾位重臣替幕府控制九州的政局安定,他們就相當於幕府任命在九州的宿老話事人,為幕府在九州的政令執行使力氣聚人心,如果某個領國甚至整個九州出問題,首先要追究負責該國的奉行的責任,其次要追究九州太宰府的幾位重臣的失職。

陸奧鎮守府同樣也是如此,羽奧的重臣譜代如相馬氏、伊達氏族、最上氏、蘆名氏、大崎氏、葛西氏、巖城氏要為奧州的安定使大力氣,給他們領地恩賞不是白給的,要替幕府好好的做點事情,各領國的內政事物不需要他們管,他們只需要把看到的聽到的記錄下來,聯合當地的奉行商量出解決的方案,解決不掉的聯合上報幕府,有監督權、建議權、檢舉權,但沒有裁斷權。

幕府世兵體系是經過幾番裁撤,綜合五畿七道之精華萃選出二十五萬精銳,這些人就是世兵每一個人都是勇猛之士,裁撤淘汰者也被妥善的安置在同心警固眾內,有點類似北宋廂軍花錢養著不讓他們鬧事的意思,當然他們的作用和廂軍不太一樣,依然要負責維持治安巡邏等事物。

兩府體系、世兵考核體系所得不易,源義時和御連判眾反覆討論多年才逐漸完善這一套體系,這套體系恰好契合新的幕政系統,源義時在幕府裡設定上中下三個等級次第向下的系統,這三個等級分別是御相伴眾、御連判眾、御家人。

御家人是基層也就是二十五萬世兵,體系外的世人並不知道世兵考核制,這只是御家人體系內的一套汰弱留強的競爭系統,不但備隊裡的武士是御家人,擔任各地政務加擔的奉行也是御家人,兩府體系當然也是御家人,御家人內部沒有文武之分也不講東西之別,只有內部的分工職責不同。

御連判眾是鎌倉將軍多年常設的機構,最初源義時沿用這個制度也是按照舊例作為奉行眾頂層方便管理。經過幕府創立的幾年裡不斷摸索,這個機構早已不是最初的奉行用意,而變成網羅御家人體系內的精華。

這個體系內的成員多達六百多人,這個御連判眾體系內擇優選擇各地的基層優秀武士充實其內,在這裡不問出身不管過往,只要他們在地方御家人體系內是有能力的,有人望的代表,就都可以擇優錄入其中,每兩年根據各地御家人體系內支援變動,以及御家人正常的繼承權變化而更迭。

御連判眾的成員只可連任三次即得退職。允許間隔競任次數為五任便不可繼續當選。如果五個任期還沒有升到御相伴眾。說明此人沒有得到將軍的青睞,或者被將軍不喜而棄用,這樣可以有效的確保御連判眾不會結為黨團影響幕府的施政,御連判眾不存在世襲。這是個只問能力不問出身、不問來歷,甚至不問性別的地方。

這六年裡曾經擔任過至少一任御連判眾的武士包括,明智光秀、羽柴秀吉、羽柴秀長、村井貞勝、前田懸以、黑田孝高、竹中重治、山中幸盛、立花道雪、鍋島直茂、宇喜多直家、伊達実元、石川數正、內藤昌豐、高山友照、小早川隆景、島津歲久。

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御家人舉薦的體系外的幾個有趣人物充當特別顧問,這些人限於非御家人體系也只能給予一些建議,其中的高僧策彥周良、快川紹喜屬於比較正常的,茶人今井宗久、津田宗及、千利休,連歌師裡村紹巴,棋牌聖手本因坊算砂有點劍走偏鋒,還有人曾試圖舉薦弗洛伊斯卻因為源義時不喜南蠻教而作罷。到是有一個女人被舉薦成功,那就是兇名滔天的出雲阿國。

看起來離經叛道的御連判眾其實並沒有想象中混亂,御連判眾設定一個五人的最高管理者,這五個人是由幕府將軍提名得到御相伴眾支援並親自任命的,他的任其是一任三年。最多一次連任五任,必須間隔五任方可繼續當選。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