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被夏景昀打斷了脊樑,如今只是苟延殘喘地演完這場戲的楊維光聞聲更是直接跪下,“太后容稟!”
“老臣前些日子,的確心生妄念,覺得若能登臨文臣之巔,百官之首,便足慰平生,名留青史。故而面對著朝野的議論,巋然不動,尤其是對那些願意支援老臣為相的,更是看似不表態,實則暗地裡歡喜。今日之朝會,更是做足了準備,打算一爭這丞相之位。”
“但是,當今日一早,建寧侯將我等提前請入宮中,老夫以為他要討論丞相之人選,抑或是借勢壓人,正滿心防備之際,卻沒想到建寧侯只是與我等商量了一些新政之事,而後便說不論今日朝堂舉薦的結果如何,希望大家都能支援新政,天下萬民都在等著那國富民強,國泰民安的好日子。這話只能這會兒說,待朝會過後,再說就沒有作用了,故而才將我們請來。”
他抬起頭,眼神中,已是滿滿的慚愧和淚水,“太后、陛下,老臣聞言,實在是慚愧啊!老臣家世清貧,年幼勞作身子損傷頗多,這些年的確已有力不從心之感,但卻貪戀權勢,更奢望相位,滿心只有如何登上權勢頂峰以成個人榮耀,完全沒想過朝局,沒想過大政,沒想過天下萬民,對比起建寧侯之光風霽月,私心滿懷的老臣有何顏面再奢求相位。”
“到了朝堂之上,一聽竟還有如此眾多的推舉老臣的同僚,老臣實在是慚愧至極,只覺得愧對君恩,愧對同僚,又恐真的朝會之後木已成舟,更改不得,鑄成大錯,只得在此時向太后和陛下稟明,惟願告老還鄉,將畢生所學,盡數教與鄉鄰,得晚年安康,便是足夠。”
眾人聽得面面相覷,那一顆顆宦海浮沉之中早已被染出五彩斑斕的黑心,讓他們半點不相信楊維光一個走到這個份兒上的頂級大佬,會因為這麼一點內疚,就放棄這大好的機會。
但楊維光卻一臉【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的表情,朝著德妃和東方白再度一拜,“老臣所言,句句真心,絕無半句虛言,望太后恩准!”
珠簾擋住了德妃的面容,但當她開口時,滿殿群臣,卻都聽出了她言語中的不悅。
“楊卿,你是當朝副相,今日推舉丞相,你也是被如此多人舉薦之人,你就這般辭官而去,讓天下人如何看你?”
成王聽得心頭一動,這哪兒是說天下人如何看楊維光啊,分明是在擔心天下人如何看她,看陛下,看建寧侯啊!
很明顯,咱們這位太后娘娘,可不滿意當前的局面呢!
於是他當即出列,“太后,陛下,臣可為楊相佐證,方才偏殿議事,任何人對他都並無半分逼迫,此時之言,想必也是出自其一片赤誠。至少在臣之眼中,這並非是一樁鬧劇,而是一樁初心不忘、幡然悔悟的美談。”
事情到了這個份兒上,魯國公、張才明、衛遠志、李天風等人也都看懂了形勢,不管違心還是自願,紛紛出列附和。
用自己斬釘截鐵的言語,為楊相之言佐證!
衛遠志、李天風兩人因為立場的關係,所言不具備什麼參考性,但魯國公和張才明這般清晰明確的立場,就讓殿中群臣都有幾分摸不著頭腦了,莫非這還是真的?
真的還有一個這等級別的人物,在沒有被剝奪權勢、沒有窮途末路的情況下,幡然醒悟?
天天唸叨著拿來忽悠別人的天書變成了現實?
看到這一幕,許多明眼人也都知道,此事不論真正的內情如何,結果就是這般了。
有這麼多不同陣營的頂級大人物背書,事實的真相到底如何,已經不再重要了。
陛下和太后需要這個結果,朝中重臣們也需要這個結果,史書上也是這個結果,那這個結果就是真相。
珠簾之後,太后到底也熟悉朝廷規則,平靜道:“楊卿正是為國效力之事,朝中亦還需老臣坐鎮,此議,哀家不允。”
旋即她頓了頓,看向朝堂,“好了,今日朝會,乃有正事,成王,便由你主持推舉吧。”
成王心頭暗喜,看來自己方才的發言,終於得到了太后娘娘的認可,開始給自己派活兒了。
別的不說,這丞相推舉是自己主持的,新任丞相能不承本王一個人情嗎?
最關鍵的是,眼下誰都知道,新任丞相肯定就是夏景昀啊!
不只是他知道,滿殿群臣此刻也都知道,在楊維光不管是真的自願還是被逼自願,搞了這麼一出之後,這相位之選已經不做第二人想了。
但就如世事一樣,不出意外的話,意外就出現了。
一個身影邁步出列,朗聲道:“太后、陛下,微臣有一言請教楊相,還望允准。”
眾人循聲望去,開口之人,赫然正是如今御史臺的代掌者,淮安侯,白雲邊。
珠簾之後,傳來太后不喜不怒的聲音。
“準。”
“謝太后。”
白雲邊轉身朝著楊維光也拱了拱手,“楊相,下官想問,您請致仕,太后相留,這相位之選,你可還要參與?”
楊維光看了白雲邊一眼,眼中閃過一絲【你他孃的別給老子添亂】的警惕,當即沉聲道:“老夫心意已決,自然是不會參與的。不僅如此,老夫還要親自投建寧侯一票!”
但他多年宦海經驗鑄就的絲滑連招卻沒有起到半點預想的效果,因為白雲邊點了點頭之後,說出了一句讓在場幾乎所有人都震驚的話。
“要不你投給我吧,建寧侯若是能當丞相,我看我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