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心裡是何打算,面上他自然不會表露出來。
“公公親自到府,想必是有要事?”
董良微笑不語,英國公瞬間反應過來,揮退了所有下人。
“陛下遣奴婢前來,是想請英國公掛帥,節制麾下三路大軍,平四象、九河、狼牙三州之亂。出於對英國公的信重,陛下沒有直接下旨,而是遣奴婢先來與公爺商議,願您能為國分憂啊!”
英國公皺著眉頭,“不是泗水州和雲夢州嗎?”
董良笑著道:“陛下和中樞議定,決定先平定北方,再與兩州反賊決戰。”
英國公沉吟著,開始權衡利弊。
接了,那就得離京,離京之後,自己眼下在朝堂高歌猛進的勢頭就將戛然而止。
但若是不接,朝廷就有光明正大的理由將自己手上的兵權拿走,他可不比竹林,能被允許擁有無當軍那樣的姜傢俬軍。
他的腦海中轉動著念頭,他可以舉薦同為勳貴的其餘人接掌,但是英國公一脈的祖訓便有一條,任何人答應你的事情都不算數,只有自己能做主的事情才算數。
就像陛下,聰明瞭一輩子,最後相信自己和玄狐,落得個早死的下場,如果那位看似他信任的勳貴偷偷倒向了蕭鳳山怎麼辦?
這還不如一直捏著幾萬精兵呢!
但有沒有法子,既拿著這些兵馬不鬆手,又不離開京城呢?
英國公在這一刻,猛地想起了不久前才聽見的流言。
董良在一旁故作平靜實則緊張地觀察著英國公的表情變幻,不知道這位如今朝中名副其實的老虎,會做出怎樣的決斷。
片刻之後,他便聽見英國公淡淡一笑,“今日城中有個傳言,不知道董公公可曾聽說?”
董良一愣,這麼大的事情,怎麼能扯到傳言上去,但他只是個宮中內侍,在英國公這種如今朝堂數一數二的大人物面前,沒有張狂的餘地,聞言只得順著他的話道:“奴婢自宮中而出,還不曾聽聞過什麼流言。”
“那就去打聽打聽吧,打聽到了,自然就知道了。”
說著英國公便端起了茶盞,董良見狀也不敢勉強,只好告退。
看著董良的背影,英國公眯起了眼睛。
如此看來,這留言恐怕還真不是皇帝和蕭鳳山弄出來的,那會是誰呢?
對方到底有什麼目的呢?
不提英國公在這頭如愚者般思考,另一邊,董良出了國公府的大門,立刻擺出了大太監的威勢,沉聲吩咐隨從立刻去打聽今日城中有什麼流言。
不多時,兩個隨從便回來了。
“怎麼樣?可打聽到了?”
“打打聽到了。”
“還不快說?”
兩個隨從你看我我看你,竟一時不敢開口。
董良一人一巴掌甩過去,“啞巴了?”
“流言說,淑妃娘娘在靈堂前色誘陛下,陛下罔顧人倫,流連昭陽宮。”
“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