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城,你不能跟他們合作,咱們關山……。”
“于丹平,叫你說話了麼?你給我消停會兒,老實聽著。宋廠長,你接著說。”
那彩霞瞪了眼睛,于丹平只好閉嘴。
“首先,我們紡織廠有七百二十名職工,都是經驗豐富的職工,我們……。”
“宋廠長,這七百二十人,包括管理層和技術人員吧。請問你們的技術人員有多少?也就是有中專和中專以上文憑的人有多少?”
李虎城笑呵呵問道。
“這個,技術人員大概四五十人吧,管廠長,是不是這個數字?”
“這個,六七十人吧。”
四五十人,佔比15%左右,六七十人,佔比10%左右。
紡織廠只生產一些低端產品,沒有多少技術含量,怎麼可能有這麼多技術人員?
汽修廠那樣的技術密集企業,技術人員都沒有這個比例。
兩個人說的都含糊其辭,數字還不一樣,連個準確數字都說不出來。可見對自己的基本家底兒都不清楚。
作為最重要的兩個領頭人都這個素質,能把工廠搞好,就是低機率事件。
“好吧,你們的管理層有多少?也就是幹部編制的,或者以工代乾的人。”
“這個,廠機關各個科、辦、室,加一起七八十人吧。”
脫產人員佔比10%以上,都是大大小小的官兒。本事怎麼樣且不說,這麼多人從事管理,其中當老爺的,濫竽充數的,一定不少。真正幹實事兒的,大概沒有多少。
“好吧,你們紡織廠的佔地面積多少?建築面積多少?廠房面積多少?庫房面積多少?”
“這個……,具體的數字,我們可以回頭詳細瞭解一下。總之,辦個服裝廠足夠了。”
你說夠就夠啊,你知道我辦多大的服裝廠麼?
又是連基本資料都不不知道。
“好吧,你們的年產值是多少?利潤率多少?最大生產能力多少?平均生產能力多少?全員勞動生產率多少?”
“這個……,管廠長,你來回答吧。”
宋廠長答不上來,就往副手身上推。
“這個,我也不太清楚。等我回去問一下。”
“好吧,你們現有裝置多少臺套?裝置完好率是多少?年折舊費是多少?”
“這個……。”
“好吧,你們年上繳稅費多少?稅前利潤和稅後利潤多少,這個總該知道吧?這可是一個企業最基本的資料,也是決策的依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