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十一點,關山鄉政府前面的小廣場上,已經是一片熱鬧景象。
靠近公路一邊的路口,拉起了一道巨大橫幅。
上面一行大字是:熱烈歡迎何青林先生回鄉認親暨商務考察。
鄉政府大門前,已經佈置起了一個主席臺。
桌椅後面也是一個巨大的橫幅,上寫:何青林先生向家鄉關山中學捐款儀式。
廣場上已經有不少人聚集在一起。
何巧雲、李永和、何青山、二舅媽高雙菱、李婷、李莉、何萍、程采薇、陸半山、胖嬸子、陸鳳仙等親戚已經在此等候。
鄉里的人,于丹平、劉俊、胡大力、曹大元、郭平安、盧作文等也悉數到場。
此前,從李虎城的電報中,人們已經得知,何巧雲和何青山的父親和哥哥還活著,哥哥何青林將於最近跟李虎城一起回鄉認親。
昨天,何巧雲又接到了李虎城的電報,說他和舅舅目前正在回家的路上,將於今天中去十一點半準時回家,抵達特產城。
橫幅上的字,是李虎威寫的。
之所以打出來這個橫幅,一是為了祝賀何家人一家團圓。二是因為李虎城的電報上說,舅舅這回回來,已經送給了自己一套賓士轎車,這回就開回來。
至於第三個原因,就是除了認親之外,還要進行商務考察。
第四個原因,自然就是向學校捐款的事情。
賓士車,商務考察,捐款,這幾個訊號立刻讓人們明白,何青林在外面發財了,衣錦還鄉,還要在家鄉投資辦企業。
賓士車是給自己家人的,捐款是給家鄉教育事業做貢獻,商務考察,則意味著今後很可能在家鄉投資辦企業。
這幾項,正好是這個時代愛國愛鄉海外華人的標準形象,人們毫不懷疑就相信了。
十一點十分,一陣鑼鼓喧天,中學的吳校長和教導主任李虎威率領關山中學的老師和二百來名學生趕來,在會場前面列隊,準備歡迎何青林的到來。
“三嫂,三哥,青山,謝謝你們啊。青林回來就捐款,可幫了學校大忙啊。”
吳校長挨個握手,一臉興奮。
“吳校長不用客氣,青林是家鄉人,這也是他的一片心意。”
“唉,我到現在還記得青林小時候的樣子,那時候我倆一塊兒上山攆兔子,一塊兒下河抓魚。這一晃兒就是幾十年,不知道他變成什麼樣子了。”
吳校長說著,眼睛就有些溼潤。
“我也想看看哥哥是什麼樣子,不知道還能不能認出來。”
“姐,我跟我哥從小長得就像,一見面兒肯定能認出來。”
何青山表面上鎮定,心裡卻十分期待。
這麼多年以來,每到節日的時候,姐弟兩人都要不自覺地說起父親和哥哥的事情。
後來雖然提的少了,也只是不願意傷心和失望。但是在內心裡,卻始終盼著能有重逢這一天。
如今終於就要重逢,心裡怎麼能夠不激動,不期待?
于丹平和劉俊過來。
“吳校長,教育局那邊兒不知道吧?”
“不知道,今天早晨我特意開會,叫大夥兒嚴格保密,等過一段時間再去局裡彙報。”
“好,你們儘快把預算做出來,將來不管誰問,就說錢都花出去了。”
“於鄉長放心,這錢保證都用在改造學校的危房和擴建上,誰也別想拿走一分錢。”
于丹平又轉向何巧雲和何青山、李永和。
“三嬸兒、二舅、三叔,大舅回來商務考察,你們一定多勸勸他,就在關山投資。親不親,故鄉人,美不美,家鄉水。大舅回來投資,自然是給咱們家鄉謀福利的,絕對不能便宜了外人。”
聽說了何青林要進行商務考察和捐款的訊息。,于丹平和劉俊立刻就在一起研究,決定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