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城本來就要把問題講透,就接著分析。
工地上什麼時候使用混凝土,用多少混凝土,沒有一個標準的時間和絕對固定的數量。
混凝土不能長久儲存,質量監督人員不可能整天待在工地上看著。
即使送樣檢測,也可以作假。現場抽查,還可以臨時作假,多加點兒水泥。
等待工程完工的時候檢測,隱患已經造成,只能事後追責。
即使追責,這裡面的損失已經造成,有的隱患甚至還查不出來。
所以,比較穩妥的辦法,就是建設商砼攪拌站,集中供應混凝土。
這樣一來,只要看住攪拌站這一關,就能控制住混凝土的質量。
因為攪拌站的數量很少,也能做到有效的監管。
這就是將來建築行業實行商砼攪拌站模式的根本原因。
“咱們國家早晚要走這一步,這就為罐車提供了市場。雖然目前還沒有全國層面的強制性政策,但是在一定範圍之內,比如古城縣或者綠江市,可以實行地方性政策。”
“比如孫市長在綠江率先推行這個政策,很可能引來其他地區的效仿,引起上面的主意,將來全國推廣也有可能。”
如果孫秀蘭真的這樣做了,還真就是一項亮眼的政績。
儘管李虎城沒有明說,但是他相信,孫秀蘭一定能看到這個做法的重大意義。
跟于丹平、劉俊這樣的人,可以說某個措施能給他帶來政績。
但是跟孫秀蘭這樣人直接說什麼政績,就顯得自己有些淺薄幼稚。
點到為止,剩下的她自然會悟出來。
“因為這個可能,所以國內市場的需求,也許會出現的比我預料的要早幾年。”
“我一邊研發罐車和泵車,一邊在三建公司實驗,摸索出來一套模式和經驗來,為後來者提供參考。”
“攪拌站、罐車、泵車,三位一體,就是將來混凝土行業的標準作業流程。實際上,發達國家早就這麼幹了,我們早晚也要走這條路。”
“國內的這一部分,我把它叫做培育市場。”
“第二個市場,就是海外市場。我的產品剛出來,質量上,尤其是穩定性上,可能不如西方國家的水平,也沒有知名度和品牌效應。”
“但是次發達國家和發展中的國家,卻可以有廣闊的市場。憑著價格優勢,我想能夠擠進去,佔據一席之地。”
“世界市場那麼大,別的國家的產品能賣出去,咱們的為什麼就不能賣出去?”
“虎城,關於國外市場,我同意你的部分意見。在次發達國家,你可能佔據一定份額。在發展中國家,我不太看好。”
“孫市長,我的看法跟你恰恰相反,我覺得在發展中國家,前景更好一些。”
“哦?說說理由?”
“首先,發展中國家比較窮,我的產品有價格優勢,他們能夠承擔的起。西方的裝置質量雖然不錯,但是價格昂貴。”
“第二,發展中國家正因為落後,所以他們沒有能力建立起自己的一套行業標準和模式,很多國家都是照抄西方發達國家的模式和標準。”
“所以,這些發展中國家對於這個三位一體的模式,接受起來比國內更加容易,這就是我的機會。”
孫秀蘭現在明白李虎城思路了。
這個思路,比她原來的那個思路更加具體,更加細緻。
其中有兩個亮點。
一是國內市場上,先在一定範圍之內推廣,進行試點,起示範作用。
二是在國外市場上,側重於發展中國家。這顯示李虎城對於國外市場的瞭解,比她更加細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