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眨眼功夫幾個月又過去了,寒風凜凜,烏梅初放。
王武招來典史趙澤倫、主薄姚華、捕頭唐喜等人商議破案大計,姚華道:“命案不破,終難長久包瞞,雖然信陽州府也替我們遮蓋著,可鬼殺手之事早已傳遍江湖,朝廷遲早耳聞,我們不如敞開胸懷,將此案呈報河南布政司,逐級上達朝廷,朝廷定會派要員前來查察。”趙澤倫道:“不可,此案早報,自然無事,如今拖了兩三年,死了三十多人,此時再上報,朝廷必會追責,你我眾人難免革職免官,搞不好,還有牢獄之災。”
王武唉聲嘆氣,自怨命苦:“鬼殺手呀鬼殺手,大明天下這麼大,你去哪兒不行?為何非要賴在我羅山不走?唉,我怎麼這麼命苦!”
唐喜討好地道:“大人,鬼怕什麼?菩薩,要不,咱們拜拜菩薩去?”
趙澤倫罵道:“荒唐,鬼殺手橫行羅山,頻繁做案,你身為捕頭,不思應對之策,竟提出這等怪誕的主意,羞也不羞?”
唐喜嘿嘿一笑:“我這不也是太著急了,病急亂投醫嘛,就當卑職放屁,放屁。”
王武若有所悟:“唐喜這個屁也不是毫無道理,鬼神之事雖不可信,但也不可不信,所謂一物降一物,萬物相生相剋,我們既然拿鬼殺手沒辦法,何不祈求神靈擒他,至少,也沒有什麼害處。”
唐喜迎合道:“對極了,其實,卑職這個提議,也是聽了民間議論才想起來的,卑職在全縣各處佈滿眼線暗查鬼殺手,就聽到般若寺外一乞丐發牢騷道:‘縣衙不敬鬼神,自然會鬧鬼,若誠心敬神禮佛,必無鬼殺手之害。’”
王武點頭道:“言之有理。”
趙澤倫見縣令說了,也不好反對,只得道:“大人要去,只可微服。”
姚華道:“對,切莫張揚。”
唐喜道:“大人放心,捕房兄弟們一定保護好大人的安全,若有半點差錯,就拿唐喜這顆人頭問罪。”
2
般若寺坐落在縣城西郊,此處原本無寺無廟,只因佛教天台宗慧根大師率眾弟子到此講《般若心經》後,當地居民就地建寺,名曰般若。般若寺一共三重院落,大門兩側是鼓樓和鐘樓,正面為天王殿,供奉著彌勒佛和四大天王,殿後是護法韋陀菩薩立像。第二重是大雄寶殿,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和十八羅漢,殿後供奉著觀音菩薩。最後一重是藏經閣,收藏著佛家經典。
唐喜早已命人將般若寺前後左右偵探了一番,寺內寺外各處都安插了扮著香客的快手,從縣衙到寺廟的路上也布了暗哨,又派精幹的快手十餘人穿便服時刻隨在縣令左右。王武、趙澤倫、姚華假扮富商坐著轎子,唐喜帶八個捕快喬裝成僕人,一行人悄悄地朝般若寺走來。
來到寺前,王武三人下了轎子,仰頭一望,但見簷角飛翹,錯落有致,建工精巧,金碧輝煌,門兩側牆上均寫有“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唐喜手指寺外一端坐在“佛”字下面的乞丐道:“大人,就是他。”
王武一看,嘆息道:“年方不惑,手腳健全,卻不事稼穡,在此行乞,靠善男信女施捨度日,可憐、可悲,更可恨!”
早有方丈慧遠禪師引著幾個高僧迎將上來道:“大人光臨,般若寺蓬蓽生輝。”
王武道:“本縣參佛,為羅山百姓祈福,有勞禪師引路。”
慧遠道:“大人請。”
眾人健步入寺,見到彌勒佛像和四大天王,王武雙掌合十默拜起來,趙澤倫、姚華見了,也跟著拜,唐喜、吳廣和王賢頗感可笑,又鑑於寺廟中佛號陣陣,香霧繚繞,甚為**,因而不敢笑出聲來。
拜畢,王武問道:“禪師,這些是什麼神佛?”
慧遠指著中間的彌勒佛像道:“這位是彌勒佛,是佛教中的未來佛,也叫米勒菩薩摩訶薩,是五十六億年後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又指著兩側的四大天王道:“這四位是住在四天王天裡的四位護法神,他們各自守護一方天下,分別叫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
眾人往裡走,繞到彌勒佛身後,見到一尊站立神像,王武、趙澤倫和姚華看了一眼,覺得是一尊小佛,料想不是什麼重要神祗,也沒在意就繼續朝著大雄寶殿走去。吳廣、王賢本不信佛,哪有心情去拜這些朽木,二人很隨意地在寺院內來回走動,暗中注意著往來香客的一舉一動。
到了大雄寶殿,王武、趙澤倫、姚華三人請了香,虔誠膜拜釋迦牟尼佛,王武心裡暗中祈求道:“佛祖保佑早日擒獲鬼殺手,到那時,本縣定來還願,許金百兩,油千斤,布十匹,闊修寺院,重塑金身。”
出了寺院,別了方丈,正準備回縣衙,突然聽人高吟:
賦性生來是野流,
手持竹杖過通州。
飯籃向曉迎殘月,
歌板臨風唱晚秋。
兩腳踏翻塵世路,
一肩擔盡古今愁。
而今不受嗟來食,
村犬何須吠未休。
眾人回頭,原來是那乞丐正在唱風,王武駐足稍頓,摸出一兩銀子來到那乞丐跟前,輕輕地放入他面前的碗中。那丐偸覷了一眼銀子,也不道謝,哼了一聲,將臉扭向一邊,一副不肖狀。
姚華大怒,責道:“你這乞丐何其無禮,我家老爺賞你銀子,你不謝也就罷了,為何這番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