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的收視率並不算高,但可怕的是《蝸居》躥升的速度!
從首日的1.23%到第二天的1.86%,任誰都能夠看出這部電視劇驚人的潛力。
大部分觀眾對於《蝸居》這部電視劇的評價是“真實”、“共鳴”。
由房子引發的社會矛盾像溶洞中的鐘乳石,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多,也不斷變得尖銳。
而《蝸居》很準確地抓住了這個痛點,一下子就抓住了觀眾的心。
吳淮心中同樣清楚,《蝸居》並不算特別深刻,說的無非是小民瑣碎的煩惱生活。
昇華不到本質或者深入骨髓的高度,充其量不過是嘟囔和抱怨,連揭露都談不上。
不過這正是一般觀眾的高度和角度,平凡而親切,註定能引發普通人最大的共鳴!
就比如郭海萍這個角色,觀眾們似乎看到看了自己的影子。
郭海萍說是在大城市,見過的世面就不一樣。
可同時,漸漸的,現實告訴告訴她也告訴觀眾:明珠塔是好,可是你一年又能見到幾次。
大城市的音樂會是有,可是畢業打拼那麼多年,一次也沒聽過。
繼而生兒育女,為了孩子,攢錢買房不堪忍受的房貸等等。
就如海藻和小貝的愛情,純真而美好,就如同每個人深埋在心中的一段過往。
但之後的爭論和衝突,逐漸把他們拉回了現實!
宋思明的出現更是讓觀眾們揪心。
“你今年多大?”
“25。”
“結婚了沒?”
“還沒。”
“25還沒結婚,前途無量。”
一段宋思明和海藻的對話,就可以看出他對海藻的覬覦之心。
他的心態其實也挺容易理解,男人心中的欲~望,因為權利而被滿足和擴大。
有權有勢的老男人面對初出茅廬的小姑娘,自然是手到擒來。
觀眾們彷彿看到了一張無形的網,逐漸籠罩著海藻。
觀眾們很敏感地察覺到,宋思明和郭海藻之間要發生些什麼!
海藻真的會背叛小貝麼?
想到片頭小貝淚流滿面的片段,觀眾們就覺得有些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