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人員名單統計好了嗎?”
“是的,長官,早就統計好了,長官來了以後,真的沒有再有任何人犧牲,只是可惜了,他們……他們沒有這個命……”
“哎,好了好了,別哭。”
我看著那負責統計的警員眼眶中已有淚珠滾動,趕忙安慰道,一邊安慰,一邊拿過那名單來看。這上面的人,年長的不過三十出頭,年紀小的才二十來歲,本有著無盡的光彩,但是,沒想到這光彩並非來自黎明,而是黃昏。
為了防止有人報復,他們連個名字都不能透露出去,平凡人在魂歸之後所有的那一塊石碑對他們來說竟都是奢望!
我放下名單,坐到了一旁的椅子上,又拍了兩下那人的肩膀,安慰了幾句,便雙手合攏,掐道指,念動往生咒,心中默唸那幾人的名字,希望他們能夠早早投胎往生。為大義而死,就算是地府,也得客客氣氣,以禮相待,迎著他們!但是他們被小鬼所害,身上有邪氣未除,這個任務,就交給我來吧。
唸完一邊往生咒,我心中就好像心血來潮一般,一個奇怪的感覺突然升了起來,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個聲音在向我訴說,訴說那些英雄已經洗去了身上的邪氣,入了冥府。
話到此處,我似乎都能夠看見,幾個人走在一起,一臉震驚的看著面前的冥府大門,在一群身穿古時候大戶人家中的管家一類服飾的人的簇擁下,踏進鬼門關,步入黃泉路。兩旁,還有不少身穿羽衣霓裳的美豔女子,衣帶飄飄,對著他們款款下拜。
他們面對這樣的待遇,都是有些受寵若驚,面對身邊侍女、管家遞來的盛放著水果、點心和茶水的托盤,緊張的連連擺手,臉紅的像內向的孩子。但是那些人,或者說那些鬼是不會放低對他們的態度的,依舊是畢恭畢敬,迎接貴客一般迎接他們。
這些,都是他們應得的!
黃泉路上,不少鬼魅來來往往,就好像現實生活中的人類一般無二,面對被簇擁著的眾人,有的經歷的多的,面不改色,有的則是有些吃驚,悄聲跟身邊的朋友談論,猜測這又是哪號人物,享受這般待遇。
黃泉路,並不是只有一條小路,而是一座規模十分龐大的城市的中心大道!這條路並非直來直去,也有蜿蜒曲折,但是道路平坦,寬度很大,一頭連線鬼門關,一頭連線奈何橋,兩旁,上千的小路分支,通向地府各處。
人死後,進入冥界,便可以在這裡居住,就和一般的人類社會一樣,有的人來到這裡,因為每天逝去的生命太多,不止是人,還有動物、蟲類等等,所以閻王一時也處理不完,他們便會以“暫居者”的身份住進臨時房間,等待宣判。
當他們的生前資料被查閱之後,會有陰兵來帶他們,做過惡事的,將會下地獄,具體是哪一層,以做過的惡的大小來定;沒做過惡事的,則可以考慮投胎還是繼續留在這裡居住。
這裡和人類社會一樣,失去了“暫居者”身份後,一切衣食住行就必須自己用錢來換了,而錢的來源,則由陽間的親人們燒來。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搶或偷,當然,那也會引來冥界部隊的追捕……
每隔一段時間,居民們就要上交一次稅賦,其實是為了保證經濟平衡,當冥界的貨幣總量超過某個指數後,就會用這種方式來銷燬一部分,來穩定物價。而一個普通人,能夠記住他的也無外乎子女,而且也就是那兩輩人,等他們故去後,基本就屬於斷了經濟來源了。
一個人燒錢,也就是對自己的父親一輩、爺爺一輩的,最多也就是太爺爺吧,哪裡還有更高的呢?祭祖這種活動很多地方都沒了,就算有,一年一次也是不夠的啊,所以到了這個時候,如果還選擇在那裡居住,就會很貧窮了。這個時候,大多數的人,都會去投胎了。
而很多人之所以選擇在這裡居住而不是在失去“暫居者”身份後直接去投胎,也無外乎兩個原因。一個是這裡的社會要簡單的多,沒有勾心鬥角、家長裡短,如同世外隱居的烏托邦一樣,瀟灑快活。二來,就是如果能夠多攢點兒錢,就能夠投胎投個好人家。
地府第十殿殿主轉輪王所掌管的投胎之處,一個普通人投胎進去,機率是固定的,投胎成什麼、投胎到哪戶人家是隨機的,如果沒有做過什麼壞事,投胎成人的可能性很大,除非你是真的命不好,但是想投胎到好人家也沒準兒!
而如果能在投胎以前攢一大筆錢,就可以改變機率,投胎到窮人家、家風不好的人家的機率就會降低,而相對的投胎到好人家、富人家的機率就會上升,這也是大多數人選擇留下的主要原因。
而那些生前是大善人、大英雄的,在來到了冥界後,那簡直就是VIP的待遇,不僅享受閻王有限稽核查閱生前資料的待遇,而且冥界還會免費的提供豪宅,並有一系列配套設施,幾乎百分之七十的生活不需要自己考慮。
如果去投胎,無論何時,也不需要錢,除了人道、天人道外,其餘四道跟他們沒關係了,投胎後,可能繼續為人,當然肯定是好人家、富人家,而還有一部分,則可以直接登入天界,做一個仙人!
今日,他們來到冥府,便是得到了這樣的待遇,他們的生前資料已經直接交到了閻王面前,地府中有一處專門給善人、英雄準備的豪宅區,已經有負責的開始為他們準備豪宅了。
一行人一路來到閻王殿,殿中,陰森森、黑慘慘,兩旁各四根盤龍樁,八名身高數米的黑麵鬼兵手持大刀、闊斧、長矛、鋼叉,分兩邊侍立,威風凜凜!殿門口兩個石制怪獸,看不出是獅是虎是麒麟,一條長毯由門口一直到大殿最裡面,殿中,五登臺階,上面一張長桌,一黑臉大漢身穿官服,端坐在後。
地府第五殿殿主,閻羅王!
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轉輪王!十殿閻羅!
原本這閻羅王應該在第一殿,但因為過於同情別人,所以被調到了這裡,做了更適合他的工作。
此時,這位大人,身穿黑紅色官府,頭戴烏紗帽,黑炭般的面目,鋼絲一般的絡腮鬍須,瞪著燈泡大小的眼睛,面前桌案上,一桶令箭,一部書卷,一塊驚堂木,一支毛筆搭在筆架上,旁邊有硯臺,裡面還有一些墨水。
身旁,左下方,還有一張小桌,與閻王的桌案成直角,桌上堆放的盡是書冊,有一個筆架,搭著粗細各樣的毛筆。一人端坐在其後,身穿綠袍,笑容可掬,慈眉善目,雙臂還在胸前,正笑眯眯的看著那進到殿內的一群人。
四大判官之一,魏徵!主管賞善司!
其實本來應該是負責陰律的崔鈺在這裡,由負責察查的陸之道為副手,但是因為他們來了,生平一查就明白了,各個是保家衛民的英雄,便是讓魏徵來了。
一行人到了殿內,在閻王面前跪下,閻王站起身來,一拱手,再由周圍人,把他們攙扶起來。這是流程,一般的人,來這兒那就得跪著,他們就跪一下,之後站著就行。
“李玉。”
“到!”
“章明。”
“到!”
“孫建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