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覺地省了不少事的美滋滋的專業課的教授們,走著走著就覺得不太對了。
怎麼這些學生,就像是被什麼給吸引了一般的,朝著大廳內的最裡邊的展廳中走了過去了呢?
好奇心不比年輕人差的他們,也顧不得身邊的那副差強人意的作品了,一個個的揹著手,也跟著小股的人流走了進去。
這一進去,可了不得了。
原來外邊的展廳人數不多的原因,在這裡啊。
這個小型的國畫展廳中,密密麻麻的全是人。
而那些人並不是在分散著看著幾副畫作,而是集中在一起,圍繞在了一副巨型的畫作的面前,嘰嘰喳喳的討論個不停。
這幅畫作,就算是不靠近了看,也是這整個展廳中最位明顯的一副。
因為這幅畫作,可以稱得上是一副十分耗時耗力的巨型的作品了。
它是普通畫作的七倍還多,這算的上是一個畫軸了。
而這種巨型的作品,肯定也不是一天能夠完成的。
往往這種畫作,需要幾天甚至幾十天的腹稿,潤筆,修訂,直至最後的成作。
所以十分考驗作畫人的基本功力,以及在若干天中的,承接時的作畫的狀態。
不能讓這幅畫被看出是多日對接的作品。
這對於一個國畫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十分有難度的事情。
但是這幅作品,卻像是一氣呵成般的流暢,毫無任何的猶豫與筆觸上的生澀。
彷彿是一個有著幾十年作畫經驗的大家的作品,充滿著成熟的韻味,以及古樸的觸感。
十分的難得。
所以,在看到了這幅作品之後,所有的評委老師,以及跟隨在這些教授身後的學生們,都停下了腳步,就在人群的外圍,仔細的品味著這幅畫作的真正的魅力。
待到這群人仔細的欣賞了一刻鐘之後,才從畫作給他們帶來的震撼之中,回味了過來。
其中一個專門負責國畫教學的老教授,很是感嘆了一句:“長江後浪推前浪啊,我們的國畫,還是有著未來和希望的啊!”
“是啊”另外一個教授也是十分的感慨:“這個年頭,能夠碰上一個沉下心來,將基本功都做的十分圓滿的學生不多了。”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國畫與書法,彷彿也染上了金錢的味道,在古人的心中,這只不過是陶冶情操的一種的方式。
只不過是君子六藝中的最基本的功夫,
只不過是他們想要舒展才華的一種手段,
只不過是留下他們的作品的一種媒介罷了。
但是在現代,揚名立萬之後,所有的一切,還是為了畫作所能夠賣出去的價值。
這是一幅走心的作品。
有人喜歡,自然也有人心生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