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地包天形容的很貼切!”
“原諒我不厚道的笑了!”
“我能說我高中同桌也是地包天嗎?”
“兄弟,你要被打死!”
劉偉拿著木棍放到食人魚小嘴邊緣。
“不不~”
兩聲。
木棍被切斷。
非常乾脆。
劉偉:“食人魚的顎骨十分堅硬,兩顎短而有力,咬合力驚人,能夠輕易的咬穿牛皮這類堅硬的面板。
黑凱門鱷遇到食人魚群也會為了保護自己而翻轉身體,用更加堅硬的背部去面對食人魚,然後透過滾動身體驅趕魚群!
獵物一旦被食人魚咬住,它就會緊咬不放,然後透過快速扭動身體去撕裂獵物,龐大的食人魚群可以瞬間把身體巨大的獵物撕裂成碎片。”
劉偉朝德爺招了一下手。
示意鏡頭拉進。
德爺聚焦到食人魚的牙齒。
劉偉講道:“兄弟們,你們可以看到,食人魚的牙齒成三角形,非常鋒利,具有良好的切割效果。
上下嘴唇的牙齒相互交錯排列,有點像鋸齒,在咬住獵物閉口的瞬間已經將獵物的皮肉從它的身上分裂了。
如果我現在把手指放到它的嘴邊,一定會被連皮帶肉撕扯掉,鮮血淋漓。
也正是因為食人魚這樣的身體構造才讓人類感覺到害怕!”
觀眾聽的入神。
“實際上,食人魚有一個非常軟弱的地方,同時也是它最為兇殘的地方,就是它的性格。
在大家的印象中,食人魚的性格是非常殘暴的,從今天的直播也能看的出來。
但是大家的認知有些片面。
食人魚的性格有兩面性!
在獨居和群居兩種生活情況下表現出來的性格是不同的。”
“我們先說說群居的食人魚,它行事風格,用我們人類的話說,就是典型的仗勢欺人,數量的優勢助長了它們的放肆。
成群的食人魚和其他陸地群居動物不一樣,它們之間沒有明確的社會等級劃分,魚魚平等,當發現獵物的時候,會採用圍剿戰術,蜂擁而上,以最快的速度解決掉對手,至於魚群中個體分到食物的多少,取決於它們的速度,很顯然,位置越靠前,吞食到的食物就越多!”
“相反,離群后獨居的食人魚性情謹慎,非常膽小,最典型的例子是飼養在浴缸中的食人魚,飼養員投食的動作都會讓它受到驚嚇,躲在浴缸的角落裡。
直到食物進入到它認為的安全區域之後,才回去吞食。
家裡如果有養過這類魚的觀眾應該深有體會!”
“這種魚也有人養?”
“我舅舅養過,他好像並不覺得食人魚很兇,有可能是阿偉講的這個原因!”
“有錢人才養那玩意兒!”
……
劉偉接著講道:“聊完食人魚的性格和攻擊方式,我們來說說它的生存能力。
這種魚並非我們人類想象的那麼無敵,在亞馬遜這片流域中,處處都能遇到它的天敵。
除了我們最熟悉的電鰻之外,還有水獺、各種鳥類,很多生物都以它為食。
在電鰻面前,食人魚群完全是個弟弟,電鰻釋放的電流可以輕易的將一個龐大的食人鯧魚群電暈。
而生活在亞馬遜河流中的巨型水獺,日常生活中把食人魚當辣條來吃。
除了自然界,還有很多原始部落的居民捕捉它當作食物,可以說每天有數以萬計甚至更多的食人魚被捕殺,但是我們發現在亞馬遜流域中,這種魚任然多的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