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身處隊伍中間,他並沒有看到白桿兵,但他卻相信旗丁不會判別錯誤。
實在是秦良玉白桿兵的武器,放眼整個大明獨一無二,辨別度太高了。
玩完了。
一瞬間,圖賴倒吸一口涼氣,整個人手腳冰涼,心跌落谷底。
建奴懼怕白桿兵,那是有歷史原因的。
天啟元年,渾河血戰中,秦氏兄弟率白桿兵率先渡過渾河,血戰八旗兵,終於讓一直戰無不勝的建奴知曉明軍中還有這樣勇悍計程車兵。
在戰鬥中,白桿兵抵禦了三次八旗騎兵的衝擊,擊殺八旗騎兵二三千人,體力逐漸不支。
由於眾寡懸殊,在第四次衝擊時,秦邦屏力戰死於陣中,秦民屏浴血突圍而出,兩千多白桿兵戰死。
但也正是由此開始,秦良玉手下的石柱白桿兵名聞天下,震驚遼東。
還有,崇禎三年,敵酋皇太極率十萬軍繞道長城喜峰口入侵,攻陷遵化後,進抵北京城外,連克永平四城,大明朝廷大震。
隨後,建奴趁機直奔通州,京師形勢十分急迫。
大明朝廷再次昭告天下邊鎮勤王,秦良玉接旨後,帶領她的白桿兵,日夜兼程趕往京師。
在京城周圍,還沒來得及安營紮寨,秦良玉的白桿兵與建奴在京師外圍相遇,就開始了全面進攻。
此戰,斬殺建奴三千餘人,自亡近兩千人,令敵酋皇太極主動鳴金收兵,撤退二十里整修。
自此,白桿兵就成建奴的噩夢,揮之不去,談之色變。
故此,圖賴才如此地絕望。
尤其是在看到彪悍的馬祥麟一馬當先,轉眼之間把自己的旗丁殺得七零八落,紛紛後退不止,避之不及,更是絕望到底了。
圖賴在斬了一個牛錄之後,仍不能制止旗丁潰退形勢,便只好撥馬而逃。
馬祥麟在混戰中看見圖賴的大纛,就撇下了面前的敵人,直向圖賴衝去。
經過審訊德州大捷剩餘的靼虜俘虜,如今大明前線官兵對建奴將領可不再陌生了。
千戶以上級別的將領,每人手裡都有一份人員名冊,以便對照旗幟,按圖索驥擒拿靼虜貝勒親王和高階將領。
就像此刻,馬祥麟看到圖賴的旗幟,立即知曉他是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的第七子圖賴,隸屬正黃旗章京,排在親王貝勒之後,屬於比較高階別的將領。
在靼虜入侵的聯軍中,排名在前二十名之內。
如此軍功,馬祥麟哪裡肯錯過?
馬祥麟一路殺將過去,想要生擒他,以便獻俘闕下。
只是醒悟過來的正黃旗旗丁,把圖賴層層地包圍保護起來。
依照靼虜的規矩,如果主子死了,奴才也要全部殉葬。
也因此,雖然馬祥麟勇不可擋,可有一眾正黃旗旗丁的護衛,圖賴一時間得以安全。
黃龍谷裡,殺聲陣陣,雙方殊死相搏,可急壞了谷外兩端的隊伍。
東段,蘇克薩哈統帥五千精騎,策馬狂鞭,試圖儘快接應圖賴。
他是圖賴的表姐夫,私交甚篤,故而盡心盡力。
黃龍谷西段,三騎領銜,並列齊驅。左良玉居中,高傑在左,賀人龍在右。
他們身後,一道長長的騎兵將士猶如一根線,緊隨其後。只不過,旗幟已經混亂,分不清誰是誰的兵。
沒辦法,他們的長官為了爭功,已經跑瘋了,哪還管什麼陣型?
左良玉聽見谷裡殺聲暴起,立即不恤馬力,接連抽鞭,督促戰馬加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