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刻,長老與弟子,都是席地而坐。
長老講道,講聖人葉玄剛造訪書院,未見九鼎,尚未證道先聖之時,書院三問之道。
諸多弟子,聞聽長老講此道,求悟若渴,求道若餓,如嗷嗷待哺之雛鳥,昂頭張口求問天道靈機。
人人得聞大道,皆是道心之愉悅,忘卻人間煩憂,人間歲月。
此一派傳業授道,師道興盛之大興氣象,自是讓人見之定生感慨。
……
“君聖,我等已以天材地寶,奇土異壤為補,為樹祖延壽,是否有傷功德之故,未見效果。盼君聖能夠為我們辨明,解惑。”
剛到樹祖之地,太玄天宗神女風之雅就有心中不解之惑,請問聖人,求聖人解惑。
問,必有答。
答,必知無不言!
聖人言行!
葉玄得道,道法高深,自是可以給即使已經是地仙境的神女風之雅解心中之惑道“你自己其實道法也高深,也能夠明白此道的。只是你病急亂投醫,道心已亂,才是自我懷疑。我相信你其實能夠能悟,若是獲得天材地寶的時候,沒有愧心之處,不傷功德,要麼以這些天材地寶飼養樹祖,也無傷功德。即使有傷,也是小傷。問心無愧,即可。”
神女風之雅聞聽聖人大道,頓時道心愉悅,道心安穩了。
未曾言,卻是默默甘心作揖以拜聖人,感謝聖人聖人言行,感謝聖人悉心解她心中之惑。
“君聖能否也一言敕封我樹祖,讓它獲得天道敕封,再獲壽元延綿。或者,君聖有其他為我樹祖延壽之法?”
神女風之雅再拜葉玄,繼續求問。
葉玄也能夠立即回答她心中所急地道“知道為什麼聖可以一言天敕,一言天罰嗎?”
這個問題,並不真的用諸人回答,葉玄為聖,聖人仁心,悲天憫地,聖人言行,自己就樂意告訴諸人答案道了“因為聖,悲天憫地,大公無我,道心無愧,才可以替天道行敕,行罰之權責。也就是,被敕封之人,當有被敕封之因,天道認可,聖人才可一言敕封。被天罰之生靈,也是如此,當有罪因,才可天罰。放在眼前來說,若你宗樹祖真有功德,我自然可以一言敕封,若是無有功德,我即使開口敕封了,也不會獲得天道認可。聖,只是溝通天地,代行天道,方為聖。有了私心,便不能為聖,不能為聖了,自然也就沒有了一言天敕與天罰之神通。”
葉玄平淡數言,句句都皆大道玄機,言出法隨,金光和紫氣真機璀璨沖天。
有天道為證,定是真言。
眾人自是無有不信。
眾人也才是明白,何為聖!
天下都知葉玄是真聖,可是,誰人又是能夠說清楚什麼才是聖呢!
今天葉玄所講之道,是為神女風之雅解心中之惑,何嘗不也在解惑之時,講道,廣佈了大道玄機,讓人開始知曉,何為聖,何為一言天敕,一言天罰,讓世人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眾人更明白聖了。
也更知聖,果然悲天憫地,大公無我,是天地間的浩然君子!
也明白,為何世人多不能夠成聖,他們不能夠成聖了。
聖要悲天憫地,大公無我,問心無愧,這太難了。
凡人難以做到,仙也難以做到。
“難怪聖,天道不誅!”聞聽葉玄之道,神女風之雅,終究地仙境,之前是因就如葉玄所言那樣,她就是病急亂投醫,道心亂了,才是自不能夠悟。即使能夠自悟,也沒有信心自辨她的領悟是正確還是錯誤。此刻聞聽聖言,道心獲得啟悟,道心安穩了,自是能悟,自是有了明辨之心,可以明辨道之正確和錯誤。
道心立即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