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永定小城。
龍驤將軍馬致方,率三十萬大軍,在城前紮營。
馬致方是個光明磊落的人,他沒有圍轉。
不過已經下令,讓杜子譽開城投降。
“他們不會投降的。”
軍師捋著一撮小鬍子,說:“像杜子譽這種大逆之人,他知道投降必是一死,還不如拼死一搏。”
“他們守著這個小城,倒是安逸。”
“將軍,不如我們圍了城,斷了他們的水源,不出三天,城門自開。”
馬致方沉思片刻:“不可!”
“斷了水源,城中百生無水可飲,杜子譽再強行不讓開城,那麼百姓遭殃。”
軍師又說:“打仗只要勝了就行,無需在乎手段。”
“我們是軍人,不是屠夫。”馬致方提醒軍師。
之所以沒有用計謀,那是因為馬致方勝算在握,沒有必要強行攻城。
就算不斷水源,不出半月,城內糧盡,杜子譽也必然開城。
小小的永定城,區區彈丸之地,馬致方曾經攻下過比它大千百倍的城,對此自然有些輕敵。
“將軍!”
軍師再次開口,他還知道,這樣的事情再怎麼說,也不能拖的太久:“三十萬大軍,每天糧草就要三千擔,我們這麼耗著,就算最後勝了,也讓國庫損失巨大。”
“打仗就要花錢。”
“沒錢就讓我們回去。”
馬致方怒了。
“報!”
傳令兵衝進中軍大營,單膝跪地:“敵方傳信。”
“哦!”
馬致方讓他將信呈上來,笑道:“這怕是降書吧!”
軍師也笑了:“杜子譽見我大軍威武,定然沒有鬥志。”
“嘩啦——”
馬致方抖開書信,只見三字,眉頭就皺了起來:勸降書。
一字之差,失之千里。
這是一封勸馬致言投降的書信,執筆人乃是與他齊名,同為大唐二柱之一的威虎將軍。
威虎將軍鄭榮在信中言辭肯切,說杜子譽有先皇真龍遺詔,而京城中的杜淳封才是竊國賊子,還有妖后娜拉氏禍亂後宮,大唐岌岌可危,勸了龍驤將軍棄暗投明。
信中又說,他們雖只有十萬精兵,卻依然派出六萬駐守嫣山,守住大唐最後的屏障,不讓古爾真進狠大唐,此時永定城中,只有四萬軍兵。
兵雖然,心卻齊,如果龍
驤將軍拒定要攻城,他鄭榮將誓死護駕。
這封書信的字跡,確是威虎將軍的親筆,但是以龍驤將軍馬致方對鄭榮的瞭解,他鄭榮不過就是大老粗,張口粗話連天,這麼文縐縐又通達事情話,他那個大老粗,是斷然寫不出來的。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