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顧均同將話都已經說到了這個地步,而那楊千萬也終於愣了下來。
在這一刻,在顧均同將所有的真相都鋪在了他面前的時候,他終於明白了一個最淺顯也是最無奈的事實與真相。
那就是當年文抄公弄出來的那些東西,其實並不應該出現。
這不是文抄公錯了,也不是這政策錯了,而是這個無比正確的決策不該出現在那個時間段裡面。
換而言之....他在一個錯誤的時間裡做了一件似乎是正確的事情...最終導致正確變成了錯誤。
甚至可以說錯誤越來越大。
“分田之法雖好,但說到底不過就是一時之策而非萬世之舉,甚至因為田壟的瓜分導致了這接下來的百姓無事可做。
分田可一而不可再,當一代代的人長大成人,如果沒有新的東西讓他們重新獲取錢帛供他們存活下去。
那麼這些人就會開始成為禍患....
顧兄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此時的楊千萬也直接將這話給說了出來,直白的話語似乎是對顧均同之前話語的認可。
也是讓顧均同對那楊千萬忍不住高看了一眼。
或者他也沒有想到這位從京城而來的上使並沒有因為自己的話語而惱羞成怒,也沒有因為文抄公的名頭而對自己口誅筆伐。
甚至順著自己的話語,領悟到了自己話語之中的意思。
這不得不說讓那顧均同的心微微放鬆了下來,然後朝著那楊千萬躬身行禮,表示自己的確就是這個意思。
得到了顧均同的認可之後,那楊千萬的臉色也是變得更加的難看了起來。
這一刻,他突然想到了自己曾經存在的那個時空,在那個時空之中他們其實也是有著豐富的歷史經驗和得到了無數的歷史教訓。
其中這種類似於分田於百姓之事同樣是數不勝數。
或者說,在那個時空之中,在楊千萬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的幾千年前就已經超出現了一句非常類似的話語。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這是當年周朝定下來的國策,說得直白點其實就是“土地國有化”罷了,當然也可以稱之為是井田制。
周朝雖然在很多地方有著愚昧和黑暗,但是他將國家的土地分給百姓,然後分成了公田還有私田,從而讓天下的百姓繼續耕種。
這個國策好麼?
當然不好,否則也就不會被時代所拋棄了。
但是這個國策一直被各個時代的“能人志士”們所讚賞,並且瘋狂的效仿。
儒道亞聖孟子,類似穿越者的王莽,讀書種子方孝孺。
他們都在致力於恢復井田制度並不是因為他們腦子開了倒車,而是因為他們想要將天下的土地全都收回到自己的手中。
或者說收回到當世朝廷的手中,然後從而鞏固皇權和勢力。
這想法是好的,但是這問題也是很嚴重的,之前楊千萬不明白,但是如今他似乎是有些明白了過來。
那就是二十年之後,或者說一代人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