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古一峰的安排,古承自然沒有異議,畢竟對付韓國的鉤鐮槍已經到手,對於連環馬只要退避時日,等第一批鉤鐮槍打製出來就能破敵。
但是對付楚人,則必須要身經百戰,能熟悉楚人作戰的將領才能得勝歸來,否則便是帶著大乾的將士去送死。
身為大將,他的想法自然是沒有絲毫問題。
“大楚這邊,朕親自率兵就是。韓國兵富力強,又有連環馬戰陣,承王你領十萬兵馬,想來足夠應付對方十五萬的兵力。朕領五萬兵馬,對付大楚八萬。”
古一峰淡然開口,似乎對自己才剛剛登基的情況全不在意。
此話一出,朝堂當即熱鬧起來,如同水如油鍋一般不斷沸騰。
“陛下,萬萬不可!臣能以十萬之數對十五萬之敵,但是大楚非韓國,楚軍也非韓軍一般,不可相比啊!”
“臣並非不信陛下英勇,但是自陛下出生,就未曾上過戰場。如此征戰之事,還是交給幾位將軍吧。臣會將對敵之策告知幾位將軍,以確保我大乾落於不敗之地啊,陛下!”
最後還是承王開口,雖說言辭中頗為客氣,但是其中的些微嘲諷之意還是能被一眼看出。
在武學一途,還有一些方面的研究上,承王是承認古一峰的優秀的,但是一旦提及行軍打仗,這位曾經的少年將軍便又驕傲起來。
自恃帶兵良久,自認楚軍的戰力,絕不是自己這位皇帝兄長能夠戰勝的,更別說還是在己方兵力弱於對方的情況下。
“是啊陛下,如今陛下剛剛登基,坐穩帝位,還需留在都城,運籌帷幄才是啊!”
有承王帶頭,其他人也紛紛開口,就連房玄也頗為擔憂古一峰的安全,開口勸誡道。
“陛下,邊境前線危險,若是陛下有恙,則大乾社稷必將混亂啊。”
內閣閣老也在此時開口勸誡,總之,縱觀整個朝堂,沒人相信這位新皇帝能夠在沒經歷過戰場的情況下就能帶領大乾打一場勝仗。
“罷了,朕也懶得與你們爭論,朕記得兵部處尚有可演練戰陣的沙盤不是?今日諸君修整一番,明日,朕與諸卿就去兵部,若是戰陣演練可勝,再說此事,如何?”
古一峰聞言實在是不想和這群人爭論下去,但是又不想錯過這次上戰場的機會,便開口說道。
這話也是給朝臣們一個臺階,有這話,兵部尚書自然是第一個答應下來,隨後便是承王、房玄等人。
商定下來之後,此事卻不算結束,畢竟兩國壓境,古一峰也只能被房玄一行攔下,在議政殿後,拿出一眾奏摺開始處理。
且不說戰場的事情如何,很多關於軍隊調動,後勤報備,這些情況也都需要他這位陛下親自負責。
古一峰再如何躲懶,這些事情也逃不了。
好在丟三郡的事情也是出於兩國同時動手的壓力以及猝不及防的偷襲,現在大乾守軍反應過來,藉助邊關城池的地利,倒是能勉強據守。
一封封決策、情報便從議政殿後殿不斷飛出,再傳往邊境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