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還真不是瞎說,至少在這一點上,他是從心底裡佩服日本人的。
他們自從甲午戰爭之後,就開始惦記這片黑土地,那絕對是做足了工夫的。
那些日本特務從小就學習華夏語,而且根據其要去的地點,學習不同的方言,要想從語言上聽出端倪,根本就不可能。
這麼多年裡,日本的軍方高階將領雖然沒有來過這裡,但是卻對這片土地瞭如指掌,正是因為那些特務繪製的詳細地圖。
就連目前的果黨的作戰室裡,都沒有那樣詳細的地圖!
這也是他們為什麼會屢敗屢戰的根本原因。
不是因為地圖,而是態度!
儘管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出在決策者身上,但是那些將領的消極思想也是重要因素。
田六娃聽出了劉成話裡的意思,答應一聲,轉身帶人走了。
劉成在山洞裡轉了一圈兒,發現這次的收穫還真不錯,一共有十二臺機床,原料銅差不多有五六噸,火藥兩噸多,成品三八式步槍子彈兩萬發,手雷一千六百多枚。
雖然在鬼子眼裡這是個小型兵工廠,但是對於眼下的游擊隊來說,簡直就是個大型彈藥庫!
別的不說,光是那些子彈和手雷,就足夠他們跟鬼子打一場硬仗了。
而劉成更為看重的,還是那十二臺機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子彈總有打完的時候,兩萬發子彈要是按照每人五十發的標準配備,只能裝備一支四百人的部隊,甚至打不完一場戰鬥。
但是這些機床是能夠生產子彈的!
而且這些老百姓一看就已經被關在這裡很久了,雖然他們受盡欺凌與壓迫,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鬼子也算是為華夏培養了一批技術人員。
算上那些百姓,將近二百人一直折騰到半夜,才將山洞裡面有用的東西全都搬出來。
劉成讓人做了十二個大爬犁,拉著那些機床迅速朝磐石的方向趕去。
雖然多了七八十張嘴吃飯,但是山洞裡面也有不少糧食,所以吃的也不成問題。
一週的日夜趕路,劉成總算是稍稍安下心來,下令部隊原地休息一天,打了兩頭野豬改善伙食。
吃飯的時候,劉成突然心裡一動,問身邊的一個百姓:
“大叔,我跟你打聽個人,你們這些人當中有沒有一個叫劉存樹的人?”
正在吃飯的男人立即點點頭,含糊不清的說:
“有有有,那兩口子和俺是一起來的。”
說著他在人群中迅速看了一眼,指著不遠處的那個四十多歲的男人說:
“那個就是。”
說著,他站起身朝那男人喊道:
“存樹,快過這兒來,劉隊長找你!”
那男人一愣,扭頭對身邊的女人低聲說了幾句什麼,站起身朝這邊走來。
劉成的心跳突然快了起來。
前世他對自己的父母只有可憐的一點點印象,甚至記不清他們的臉,現在真的要見到了,難免會有些激動。
劉存樹走到劉成身邊,有些緊張的搓了搓手,低聲說道:
“劉隊長,你找俺啥事兒啊?”
劉成張了張嘴,竟然沒能說出話來,甚至都忘了要站起來,憋了半天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