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和嫂子、媽媽去做衣服,張師傅......”
她將靈感是怎麼來的都和駱青鈺說了一遍。
看著她粉唇開合,滔滔不絕的模樣,駱青鈺突然覺得好熱鬧。
他的生活裡好像很久很久沒有這麼熱鬧過了。
她講得激動,他聽得認真。
“只是這是我第一次設計這樣的東西,不知道會不會被館長看上?”
看著手裡突然而來的靈感,梅年雪又有些不確定。
“你們這次周邊是以什麼樣的形式進行的”駱青鈺問。
“我見過好幾個文創設計師,她們都有創作經驗,我想館長的意思是廣撒網,選出她滿意的設計,並沒有固定採用哪一個設計師。”
“那你可以試一試,也不枉費你在這趴了這麼久。”駱青鈺鼓勵她。
既然做了,就該讓人看見。
梅年雪望著他,小心問出口,“如果是你,你會買這些周邊嗎?”
“其實所有的周邊都差不多,很多顧客買的不是産品,是産品背後的概念。”
駱青鈺沒有直接回答她問題,而是以消費者的角度告訴她,什麼情況下,消費者會甘願掏錢。
“概念?”梅年雪重複著駱青鈺的話,這超出了她的知識範圍。
“我就是突然有了想法,就想著把它畫出來。”她根本沒有一個創作的動機。
駱青鈺見她犯了難,皺眉疑惑的表情,他第一次見,倒是覺得稀奇。
“這個不急,你剛用腦過度,去洗澡放鬆一下。”
梅年雪還在想駱青鈺說的話,抱著衣服木訥地向浴室而去。
駱青鈺拿起記事本,仔細的翻看起來。
他做過手辦、潮品公司産品上市的法律顧問,對於這些其實是有所瞭解的。
喜歡買手辦的人,無非就是情節,産品本身只是個投影。
買的是可愛的形象,好看的配飾,背後的故事以及營銷號吹出來的稀有、藏品之類的心理話術。
當然,這些他不會和梅年雪說。
一個好的産品,必須由創作者自己來完成一切。
雖然産品本質是一樣的,但打動人的是設計者的心意。
駱青鈺將記事本放在春凳上,拉被子蓋好。
他以為梅年雪會因為媽媽的話心生隔閡,以為會因為他沒有幫她而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