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殿內。
李祀開始考慮如何普及學堂......
幾個月前,李祀就發現,大唐的科舉制度,培養出的人才太過片面......
科舉考試分為兩種。
文舉和武舉。
武舉倒還好一點。
當朝兵部尚書,便是某一屆武狀元出生。
但是文舉......
李祀暗中搖頭。
文舉的考試內容,全都來自那些四書五經,千篇一律。
除非少數學子觸及旁通,舉一反三,走出四書五經的桎梏。
大多數學子都是在讀死書。
李祀想到了後世之中的普及教育......
雖然,後世的普及教育稱得上是應試教育,但最起碼可以讓學子學到很多其他東西。
例如,天文地理歷史文化之類。
“陛下,將學堂開到各地縣上,難度頗高。”
“我大唐一共兩千多個縣,要開設這麼多數量的學堂,首先銀兩支出方面,就堪稱海量了。”
“並且,學堂開設完後,還要請老師,這又是個問題......”
太尉楊青林小心翼翼的說道。
太尉楊青林自然知道,陛下這麼做,自然有這麼做的目的。
只是,在太尉楊青林看來,開設這麼多學堂,並非易事啊......
李祀聞言,沒有跟楊青林解釋為何開設學堂的原因。
這個時代的人根本無法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
李祀目光一轉,落在戶部尚書身上,開口問道:“愛卿,你算一下將學堂開設到天下各縣,需要多少銀兩。”
戶部尚書聽到天子問話,微微思考了會。
“啟稟陛下,單座學堂開設,耗費並不是很大,但若將學堂開設到各個縣城,即便不算日常開銷,也至少需要兩千萬兩白銀。”
戶部尚書苦著臉說道。
既然陛下讓他計算花費,顯然心意已決......
戶部尚書終於明白,陛下為何將他喊到這裡。
原來是讓他拿錢......
並且還是兩千萬兩白銀的鉅款......
之前,不管是工部,還是科學院,陛下都只是撥出幾十萬兩白銀......
但現在,竟然一次性拿兩千萬兩......
戶部尚書只感到心臟發顫......
要知道,之前大唐一年的稅收,才數百萬兩。
“朕知道了。”
李祀微微頷首。
在李祀看來,別說兩千萬兩,就算兩億兩白銀,也要將教育普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