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
張居正目光閃過一絲輕蔑。
他倒不是看不起那些投機取巧之人。
張居正不屑的是,這些投機取巧之人,竟然敢將注意打到大唐帝國身上?
“首輔大人,這些人該如何處置?”楊青林望著張居正,試探的問道。
“怎麼處置?”
張居正面色平靜道:“陛下在朝堂上說了,所有冒充者,一旦查實,直接按照律法處置,決不輕饒!”
張居正深知不能放任這些投機取巧者。
否則,這種風氣一旦蔓延開來,讓其他百姓意識到,自己辛苦勞作一年,也及不上別人一句話之時,恐怕會愈演愈烈。
最後引發民間動盪......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張居正作為內閣首輔,非常瞭解人性。
楊青林聽到張居正的決定,神色一肅,立即說道:“我這就下去安排。”
楊青林直接轉身離開,將天子的意思傳達到地方各縣。
...
...
蜀地。
經歷了百年一遇的旱災,即便朝廷賑災,且天子免除蜀地五年賦稅,蜀地仍舊非常艱難。
朝廷的賑災,只能保證百姓餓不死。
至於能不能吃飽,有沒有魚肉,就不是百姓們能選擇的了。
旱災讓蜀地的土地乾涸到極致。
這樣的土地,糧食即便是種下去,也活不了幾天,更別說指望著收穫。
...
周生是蜀地一位農戶。
相比於其他普通的農戶,周生有一個秘密。
周生髮現,不同糧食之間,如果將它們的花粉進行交換,會培育出一種全新的糧食。
這種全新的糧食,大多數沒什麼作用。
但極少數,卻有種遠超尋常糧食的產量......
周生髮現這個秘密後,一直不敢告訴其他人。
周生雖然是農戶,不識幾個字,但也知道懷璧有罪的道理。
因此,周生從來沒有表現出任何特殊之處。
最多隻是將多餘的糧食囤積在家中地窯。
旱災期間。
周生憑藉地窯中的糧食,勉強熬了過去。
然而。
旱災過去,周生卻發愁了。
地窯囤積的糧食,早就被周生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