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
太極殿。
李祀正與朝堂群臣商議國事。
突然。
近侍太監匆忙走進來。
“陛下,蜀地密報!”
近侍太監將一份奏摺呈遞到皇帝面前。
李祀一眼掃過。
朝堂之下,文武百官見到這一幕,心裡微微一驚。
此時,他們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深怕下一刻皇帝看完奏摺,又來一輪清洗!
李祀越看越快,最後將奏摺合上,雄視群臣:“眾愛卿可知,奏摺上說的是何事?”
文武百官滿臉惶恐,齊齊躬身:“臣不知...”
李祀見狀,有些好笑,將奏摺扔給近侍太監:“讀出來。”
“遵旨!”近侍太監清了清喉嚨,高聲念道:“啟稟陛下,蜀地賑災一事,基本已經平復。”
“此次賑災,首功當為陛下聖恩。”
“二功則是梁王等幾位王爺日以繼夜奔赴賑災現場,若不是幾位王爺以身作則,穩定民心,維持賑災秩序,後果不堪設想!”
“三功則是蜀地百姓,蜀地旱災,死傷無數,百姓們在天災人禍之下,仍舊齊心協力,不忘大唐,最後度過旱災。”
“最後,臣懇求陛下,災情雖然得到平復,但蜀地百姓因旱災元氣大傷,土地荒種,陳懇請陛下,免去蜀地三年賦稅,以供蜀地恢復元氣!”
“蜀地太守奏上!”
近侍太監唸完,朝堂百官送了口氣的同時,大喜過望。
群臣們怎麼也沒想到,蜀地災情,竟然平復的如此之快。
在蜀地太守的奏摺中,這次賑災,梁王等幾位王爺功不可沒。
而當時,陛下派幾位王爺前去蜀地主持賑災時,還有臣子站出來勸阻。
如今一想,陛下一舉一動間,自有深意啊。
李祀望著文武百官們的反應。
事實上,早在數天前,東廠密探便將賑災一事的情報,放在皇帝的龍案前。
李祀一直將蜀地災情一事放在心上,還命令曹正淳密切關注此事,隨時向他彙報。
因此,東廠的密探們,從來沒有放鬆過對蜀地的監視。
蜀地賑災,是李祀登基後,做的第一項決策,不論從什麼層面,絕對不能出現任何差錯。
至於為何今天,在這朝堂之上,當著群臣們的面念出來,無非是想讓百官們放鬆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