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宮中。
皇帝和太后聊著天。
雖然太后對李祀放心,可在聊天過程中,仍舊稍微暗示了下,皇帝不能完全信任某位大臣。
對於皇帝來說,最重要的便是權衡之術。
絕對不能讓某個臣子沒有任何約束。
否則,短時間內可能不會出現問題。
但時間一長,必然會引起大亂。
大唐節度使制度便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
節度使制度初立,那些第一代奔赴邊關的節度使們,哪一個不對大唐忠心耿耿?
皇權之下,哪怕讓他們去死,這些節度使也會服從。
但時間流逝,數十年上百年過去了。
在權勢的滋潤下,還有哪個節度使會聽皇帝的話?
太后是想告訴皇帝,人心不可測。
哪怕再忠心的臣子,誰又能保證,十年之後,二十年之後,他仍舊能保持這份忠心。
手握權勢之後,任何忠心,都會變質。
作為皇帝,猜忌懷疑必不可少。
作為皇帝,寧可錯殺一萬,也不能放掉一個可疑威脅到皇權的人......
作為皇帝,應當心狠無情,哪怕是至親,也不要留情......
李祀一邊和太后聊天,一邊喝著太后親手熬製的烏雞湯。
李祀運轉天子煉氣術,身合大唐國運,這些所謂的烏雞湯,對李祀根本起不到任何滋補作用。
只是,李祀比較喜歡這種感覺。
一個時辰後。
李祀起身,望向太后:“時間差不多了,朕該回去了。”
太后滿臉不捨,可也知道,眼前的這個男人,不光是她的兒子,更是大唐的皇帝。
“哀家送送陛下。”
太后將皇帝送到永安宮外,才停下腳步。
太后望著李祀的背影,輕嘆一聲。
身在帝王家,雖然得到了其他人一輩子都得不到的權勢,但也失去了太多。
李祀肩膀上,揹負的是大唐帝國的榮光。
李祀的每一個決定,都關係著大唐帝國的未來。
自從李祀坐在龍椅寶座之後。
普通人的七情六慾,喜樂悲舍,再也與李祀無緣......
這就是帝王!
這就是天下至尊!
太后心裡浮現一絲悲哀。
如果有選擇,她更願意李祀生在一個普通家庭,能夠無憂無慮,能夠天真善良,能夠享受世間美好。
而非現在這般,心思深沉,喜怒不露於臉......
...
...
李祀離開永安宮,返回長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