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澶淵之盟後,宋遼西夏之間相互牽制,這些年誰也沒有再大規模的使用過刀兵,就連摩擦也都在可控範圍之內。
大家也因此為這片土地贏得了長久的和平,可和平總是短暫的,現在戰火卻重新燃燒了起來。
“遼人一路打了進去,西夏人無法抵擋,唯有堅壁清野……”
龐籍剛剛做了次相,而且還身兼樞密使,他自然要更加努力,讓趙禎看看自己這個次相不白當。
於是他繼續說道:“外界許多猜測,都說西夏人怕是挺不住了,到時候遼人會傾國南下。百姓猜測,那些外藩使者也多有猜疑,去了樞密院詢問……”
那些使者參加了大朝會之後還滯留在汴梁。
他們就是想知道宋遼之間的戰局如何,然後回國好制定相應的對外方略。
趙禎說道:“當初我大宋也曾想過要統一西夏,記得那時候西夏人也是一直退……遼軍此次深入太多之後,西夏人自然就會發動反攻……”
“陛下,這便是誘敵深入,拉長遼軍的補給。”
晏殊惡補了不少軍事知識,所以說的有理有據。
“拉長了補給之後,西夏人是地主,他們利用自己熟悉地形的便宜,不斷襲擾遼軍的輜重。前方攔截,後面襲擾,遼軍不堪重負,遲早會退軍。”
龐籍心中嘆息,知道這是晏殊在展示自己的能力,老夫能進政事堂,也並非是浪得虛名的!
“那大宋呢?”
趙禎突然很有興趣知道這個情況,問道:“若是遼軍此時南下,大宋可能學了西夏人那樣應對?”
“怕是不能。”
晏殊想都沒想便搖頭道:“大宋從北方一直到汴梁城並非荒蕪,這一路百姓眾多,無法遷徙。而遼軍還能就地取得補給……而且這些年,大宋對軍備並不太注重,能奮不顧身的太少,沒法從後方襲擾遼人……”
“那若時水軍呢?”
趙禎突然想起了當時秦臻提過的建議,便問道:“若是派遣水軍從北方登陸,帶著騎兵登陸遼國境內,那樣如何?”
晏殊忽然覺得趙禎越來越在武人了,只是好事兒,他點點頭,說道:“這是個好辦法,可大宋缺乏騎兵。”
是了。
大宋缺馬啊!
趙禎想拍腦門子,最後還是拍了大腿,道:“戰馬是個大問題,不過大宋如今卻無懼遼人入侵,若是來了,就迎頭痛擊!”
呂夷簡問道:“那和遼人的戰況是否對外通報?”
“遼人會不會因此而惱羞成怒?”
龐籍說道:“遼人以霸主自居,若是大宋報捷,耶律宗真的面子可過不去。”
趙禎冷冷的道:“朕的面子過得去就行了,至於耶律宗真,那是遼人的帝王。從他屯兵朔州開始,朕就沒想過和他和平共處!那是痴心妄想!”
隨後他一拍座椅,起身道:“去吧,把詳細的戰報告訴汴梁百姓,讓百姓自信些,讓那些外藩人膽怯些。”
這便是他的目的,要讓百姓面對遼人時多些自信。
當年遼人率兵南下直至大宋腹地,然後陳兵澶淵勒索大宋,等訊息傳來後,汴梁百姓震動。
那些官員惶然,百姓更是驚慌失措,整個汴梁就像是末日,大家都在想著如何逃跑,甚至有人連家都不要了。
這是怕慘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