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21.龍生九子

 甚太郎說完露出淫蕩的笑容,他對異族美女的滋味確是深有體會。35xs為了策反他,侯峒曾密令李國助在熊本給他造了一座府邸,不但任命他為熊本府臺,還贈送了二千兩黃金和十名金髮碧眼的美女。

甚太郎淫光四濺,德川家光心為之所動,額頭上凸起的青筋開始平復,甚太郎趁機說道

“將軍大人三思,市姬可是織田信衡的親侄女,有這層關係皇帝陛下當然會支援織田一族。聽說織田信衡是第一個公開支援興子繼承日本王地位的番邦,為此獲得了明朝的大量賞賜,其中便有將軍大人夢寐以求的新式火器。此時將軍如果不去朝賀,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惹惱了我朝皇帝,一旦他們全面倒向織田,屆時將軍該如何自保?況且興子也是德川家族的血脈,有她在中間斡旋,何愁不能壓制住織田信衡的氣焰?”

甚太郎這番話是侯峒曾親口傳授的,兩人私下裡早已演練了許多遍,說起來自然如當頭棒喝。一邊是海面上隨時可能發動的突襲,一邊是黃金美女的誘惑,德川家光作為一代奸雄自然願意選擇後者,嘿嘿一笑算是預設了甚太郎的提議。事後他不僅親自前往長崎,還將江戶行宮內的皇室用品全部帶了過去,並在滯留期間四處活動,希望用這層裙帶關係來穩定德川幕府和明朝之間的藩屬關係。

興子繼任日本王后,侯峒曾也成為名義上的日本總督,負責日本境內各藩屬國的邦交關係。為了平衡織田家族和德川家族的勢力,他命熊文燦撤回四國島內的維和部隊,失去明軍的庇護後織田信雄和森蘭丸的反攻計劃立時成為泡影,這讓德川家光能夠從容的擠壓本島境內的其它小國,重新做起了一統天下的美夢。只是他忘記了簽訂過的《馬關條約》,明朝作為宗主國是想各藩屬國相安無事的,倘若有人想破壞條約的內容,熊文燦和毛文龍就會把軍艦開回瀨戶內海。

相對於日本的複雜局面,寶島臺灣的開發就顯得順風順水了,由於這裡還沒有被開發出來,民風尚且淳樸,當地百姓很願意接受明朝的管理。第一屆巡撫顏思齊原本是落魄的海盜,如今搖身一變成為封疆大吏,人生如此跌宕起伏可謂精彩刺激。

到任後他不遺餘力的執行朝廷頒佈的律令,臺灣島內百業俱興,很快便進入發展的快車道,成為漢人下南洋的首先。35xs每年除了從福建、廣東涌入大批的拓荒者外,還有朝廷強制從東瀛遷入的三萬多戶倭人,這讓島內的百姓非常不自在。自元朝中期至明末,倭寇在中國沿海欠下了一筆綿延三百多年的血債,如今竟然同屬大明子民,還做起了鄰居,換誰也會覺得不舒服。可是分散倭人是朝廷的一項國策,顏思齊只能硬著頭皮去給百姓們做思想政治工作,他一面讓倭人改習漢姓,學習中原文化,使他們的生活習性與漢人無異;一面又強制推行通婚,凡是倭族女子必須嫁給漢人,符合條件的成年男子也可以迎娶漢族女子。

作為傳統的陸地之王,大明精英早已深深的烙上了陸權的思維,對於朱由校如此大費周章的同化倭人、開發臺灣,很多老臣紛紛上書表達不滿。畢竟傳統的中原腹地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此時東三省都屬於蠻荒之地,更何況這兩座孤懸海外的小島。

熊廷弼作為太國丈,又是三方佈置的專利人,在朝中的地位無人企及,很快便被推舉為他們的代表。要說這“熊蠻子”的威名可不是蓋得,早朝時他率先發難,慷慨激昂的說道

“聖上,自漢高祖以來,歷朝都沒有封異性王的先例,倭國既然已經奉大明為宗主國,就應該遵循大明的制度。另外老臣聽說海賊在臺灣大興土木,開埠通商,如果放任其發展將來很難約束。老臣建議取消臺灣巡撫的編制,該由福建巡撫兼任,將臺灣併入福建管轄。”

面對老丈人的指責,朱由校並沒有覺得難堪,先前海軍的幾位都督都曾諫言將部分軍艦改為商船,取消海軍陸戰隊的番號,可見當時的人們是多麼的重陸地、輕海洋。若想改變這種深入骨髓的思維,一是要讓他們意識到海疆的危機,二是儘快從海洋中攫取利益,想到這裡他緩緩說道

“熊愛卿言之差異!朕前日拜讀福建左布政使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薈》,其中有一句寫的很好,‘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我朝天子乃天選之子,地位高於地上的一切,這份自信朕還是有的。當前日本局勢剛剛緩和,冊立日本王有助於侯峒曾協調島內的事務,假以時日再實施落日行動的最終計劃。

說到臺灣的問題,這是海上長城的一個重要環節,可以確保東南沿海無憂。我朝開國初期的主要威脅來自北方的幾個遊牧部落,如今女真、蒙古、維吾爾等已併入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布揚古、林丹、哈爾巴拉等首領都在朝中任職,很多遊牧貴族也紛紛遣送子女來京師求學,北平已無戰事!

反觀沿海地區,這些年受惠於對外貿易的增長,福建和廣東已經成為商業大省,朝廷除江浙外又多了兩處穩定的稅源。此外遼東因糧食的輸出也變得富庶起來,這都得益於你們對海洋的探索。

此時若趁機開發臺灣,不僅可以再培養一個經濟強省,而且還可以在南海和東海之間打造一艘永不沉沒的鉅艦,往北遏制倭奴,往南控制呂宋和南越、舊港、馬六甲等海外屬地。

至於愛卿說的海賊,朕知道你是指顏巡撫,以後此類的話不準再提。振泉是朕欽點的開臺先鋒,其中的艱難不比你在關外容易。倘若他能實現開發臺灣的夙願,朕現在就可以加封他為開臺王,其子孫可世襲開臺公的爵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