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日高照,晴空萬里。
荒石山山腳下,數千凡人在山神廟前誠心叩首,他們中有衣衫陳舊的鄉老,有富態白麵的富商,有風雅高潔的書生,有不怒自威的官員……
香燭燃燒,炊煙裊裊,神秘莊重的山神廟被這炊煙縈繞,恍若仙境。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南疆之中名川仙山不計其數,而荒石山不過是大乾國北川縣內的一座小山,山勢較低,故此並不起眼,雖如此,但山中存有一山神,名洛,因此故,荒石山又顯的不再那麼平凡。
以往數百年,山神洛常化為凡人行於世間,多行善舉之事,他鎮壓北川縣地氣,使縣內數百年間風調雨順,再無天災地旱發生,故此頗得縣內百姓信仰。
而近年來,不知何故,山神洛漸漸不再顯露人世,北川縣內漸有天災小難發生。
在今年六月,北川縣更是罕見的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田地間的莊稼受旱嚴重,若再不下雨,不消數日,莊稼必定枯黃而死。
為了應對大旱,縣老爺便帶領縣中有名望之人前來拜神,祈求山神洛能降下福澤,解縣內乾旱之災。
北川縣的縣老爺名叫宋世美,是個四十多歲的黑麵中年人,他面容雖醜,胸中卻藏才華,有冶理一方之能。
此刻,宋世美正一臉虔誠的跪拜在山神廟前,他以往並不信仙神,因為仙神離他們這些凡人太遠,但現在他信了,為了縣內百姓。
宋世美帶領眾人跪在地上,望著廟前四散的香燭炊煙,他微不可查的嘆了一口氣。
廟前的香燭煙氣四散瀰漫,看似神玄,但這其實證陰了眾人的祈求並未得到山神洛的回應,若山神洛回應,則炊煙會像往年一般匯聚成線,飛至山中。
這一次聯絡山神,毫無疑問的再次失敗,宋世美不禁開始考慮是否該向朝廷要糧。
因為制度的不同,大乾國的賑災糧不賑災糧,而叫貸糧,它不是免費的,而是以無息貸款的方式貸給災民,將來北川縣是要還的。
得歸於大乾國國君的賢陰冶理,北川縣的百姓還是有些積蓄的,第一年的貸糧他們還有能力償還,若第二年北川再發生乾旱,百姓們必將苦不堪言。
“到底該怎麼辦才能解北川之危,讓百姓們能過上一個好年呢?”就在宋世美苦苦沉思之際,天邊忽有流光飛來,這流光璀璨奪目,頓時吸引了神廟前眾人的目光!
待流光飛近了,眾人才看清這是一艘仙氣飄飄的白玉飛船,船頭坐著一男二女三位仙人,男仙俊美無雙,天下絕倫,兩位女仙皆貌美如花,傾國傾城。
白玉飛船上的正是李清源、蘇曦、黑月三人。
看到這三位仙氣凜然的仙人,神廟前的眾人猶如看到了救星,紛紛跪倒在地,口中大呼:
“還請上仙救命!”
千人齊呼,氣勢浩大無比,聲音更是震耳欲聾。
看著下方跪拜一片的凡人,李清源按下白玉飛船緩緩降落。
“你們所求為何?”李清源淡淡的問道。
人群之中,宋世美快步越過眾人,對李清源行了一禮,恭敬而惶恐的說道:
“拜見三位上仙,小人是北川縣的縣令宋世美,縣中鬧了旱災,還請上仙看在百姓疾苦,生命不易的份上,使用大神通降下大雨!”
聽到宋世美的話,李清源微微皺了皺眉頭,行雲布雨不過中階法術,對李清源來說自然是簡單至極,信手拈來。
然而法術雖易,施展起來卻難,在李清源飛進這北川縣後,他便覺察到荒石山在源源不斷的不斷吸收著此地的水氣、地氣、信仰力。
若李清源施展起行雲布雨,只怕剛一凝聚出烏雲,滿天水氣便被這荒石山吸收,無法成功降雨。
說到底,李清源修的是攻擊戰鬥之法,於行雲布雨這種偏輔助的五行術法並不精通,正所謂是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李清源也不是萬能的,對於降雨一事,他現在也確實沒什麼好的辦法。
看著山腳下的山神廟,李清源雙手揹負身後,帶著一絲修仙者特有的“高高在上”,這不是看不起他們,而是為了保持神秘與威勢,唯如此,凡人才知敬畏,他淡淡的說道:“你們祭拜山神,山神可有回應你們?”
“稟告上仙,山神大人近來一直未曾回應吾等!”宋世美老老實實回答道。
“山中有古怪,它一直吸收此地水氣,此乃源頭,你們可自行其事,切記不要上山,我現在便去看看你們的山神到底發生了何故?”
說罷,李清源便御控白玉飛船載著二女向山中飛去,只給眾人留下一個飄逸的背景。
望著李清暖飛離的背影,眾人臉上皆閃過一絲喜悅與激。
“上天垂青,有仙人之助,旱災當可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