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後。
一眾房地產領域的管理層,自立門戶另起爐灶後,趁著房地產市場還未消散的餘熱,又一次賺的盆滿缽滿。
雖然因為缺少了集團的支援,他們的創業本金不多,所創立的新公司,也只是中小型企業,市值都不破億的那種。
賺取到的利潤雖然不少,但量化來說,也僅僅只是幾千萬的樣子。
而他們在集團,雖然許可權不大,分紅比例也很有限,但每次分紅,少說也是大幾千萬。
這就是體量大的優勢。
在還是集團一份子的時候,他們手底下的房地產企業,那一家的估值,不是隨隨便便幾百億幾千億。
至少,是比在集團裡面差遠了。
但儘管如此,他們一直都堅定不移的相信,房地產行業會和之前一樣,賜予他們海量的財富。
他們信心十足!
如此龐大的規模,那怕是百分之一的分紅,少說也是幾個億。
而他們現在建立的新公司,雖然淨利潤,能有將近百分之十五。
但因為公司規模小,市值普遍都在五億以下,所以賺到的錢並不多。
房地產領域的龍頭寶座,他們倆經常是換著坐。
跟江山談話過後,因為理念不合,徐家印是第一個從集團裡面跳出來的。
也正是他的帶頭,才讓其他管理者堅定信心離開集團,自立門戶。
所以,自從上次跟江山談話,分道揚鑣後,他們把自己的所有家底都拿了起來,另起爐灶,全部押在了房地產上。
他們之中,最成功的,莫過於是徐家印了。
還在龍騰集團任職之時,徐家印和王健林,就是房地產領域的大小王。
他成功了。
如此大膽的策略,讓他在短時間之內,就將自己的新公司,打造成了一個數百億市值的大企業。
不僅如此,他還積極拉攏各方勢力,壯大聲勢。
徐家印在房地產領域深耕多年,和王健林,算是元老級別的老將了。
他很大膽。
跳出集團後,直接拿出自己的全部家底,加了數十倍的槓桿,全部押在了房地產上。
一群房地產領域的領軍人物重新團結到一起後,不出意料的,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房地產市場,又一次被他們所掌控。
但現在和以往不同的是。
以往,他們有集團管著,所有很多決策,很多戰略,都要經過集團的審議和批准,才能執行下去。
所謂各方勢力,其實就是那些,從集團跳出來的高管,企業負責人。
離開集團後,大傢伙的創業經營,明顯沒有在集團裡面那麼順暢,都有想報團取暖的心。
徐家印振臂一呼後,大批人都紛紛投效。
這讓他們賺到了更多的財富,同時也讓房地產的經濟泡沫越來越大,民眾的購房壓力,更是指數級飆升。
但他們絲毫不慌。
反正有官方託底!
這束縛住了他們的拳腳。
而現在,他們已經沒有任何束縛了,可以放心大膽的去搞房地產了。
在他們的推波助瀾之下,房地產漲價的勢頭變得更加猛烈。
房地產領域的利潤,已然快要見底了。
他們需要創造新的賽道。
但問題是,很多賺錢的領域,都被龍騰集團牢牢把持著,他們要想吃肉,首先就得直面龍騰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