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
一家三口在一起度過了愉快的一晚。
第二天一早,江山就投身到了事務之中。
主要是安排網際網路建設一事。
國內從87年就開始接觸網際網路了,但相較於白頭鷹國的網際網路來說,就太簡陋了,只能用來收發一下電子郵件,其他的應有很有限。
不管是硬體還是軟體,整體都是落後一大截的。
國內人口眾多,市場龐大,應有場景也更廣泛,只要網際網路的基礎打好,甚至可以實現彎道超車。
後世的移動支付,網上購物,足不出戶就可以辦理諸多業務,便是最好的證明。
在很多網際網路分支領域上,國內甚至比西方發達國家還要發達。
這一切,都得益於國內的市場催化。
國內人口眾多,多年堅持不懈的搞教育,以及刻在骨子裡的吃苦耐勞,將人口都轉化成了高質量的生產力。
記住網址et
足夠多的生產力,可以將生產成本壓縮到最低,而這些生產力,又可以形成龐大的消費市場。
如此迴圈之下,讓國內的工業得以蓬勃發展,一步步趨於完善。
完善的工業體系,又變相帶動了生產力質量的提升,這也就是後世,國內為什麼被稱為發達國家粉碎機的主要原因。
秘訣就是生產力足夠多,市場足夠大。
但因為西方世界長時間的刻意封鎖和限制,國內長時間都只能從事低端製造,乾的活最多,拿到的利潤卻最少。
江山的目的也很明確,那就是以網際網路建設為節點,推動國內發展。
國內發展的紅利,又能助力他自身的壯大。
而他此前對白頭鷹國,蛙島的科技企業投資入股,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打破西方世界的科技壁壘的。
讓國內在科技上,也能擁有一定的話語權!
以他現在的財富和體量,佈局網際網路並不是難事,最關鍵的,是要得到國內的政策支援,以及相關配套。
政策方面很好理解。
國內作為一個高度集權的國家,如果沒有政策支援,隨便在那個環節卡一下,就能讓一切前功盡棄。
相關配套主要是電力,畢竟,網際網路也是需要電才能驅動的。
此時的國內積貧積弱,很多地方甚至都還沒有通電,而網際網路建設,對電的要求是很高的。
但眾所周知,電能建設,無一例外都是費時費力的大工程。
如果是以前的話,江山根本就沒底氣向國內提這些。
畢竟,都沒為國內做過什麼貢獻,那來的臉面要求這要求哪的,就算是他能厚著臉皮去要,國內肯定也不會給。
本來國內各方面就很拮据,那會隨便抽出資源來支援。
但現在不一樣了。
江山從創立龍騰集團以來,隨著他產業的擴充套件,財富的增加,也一直源源不斷的在助力國內發展。
就憑這,他就有足夠的底氣向國內提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