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會青繁聽得似懂非懂。不過在她心中想來,這大概是眾人都寵著那位都小少爺,大人陪著孩子玩罷了。
皇宮裡。
考生們陸陸續續開始有人交卷。
每遞上一份答卷,太監便將那位考生引到正殿另一側的偏殿等候。
皇上開啟第一份卷書。此篇論述的是神女創世,以及南宮先祖、蕭夫人等幾位的創世之功,以及歷代皇帝的功績。簡單的說,就是歌功頌德。此文除了體現考生的博古通今,並無多大新意。
與此類似的卷書,不在少數。皇上看到這樣的卷書,將其擱在一堆。
不過,還有少數幾篇,闡述神女雖為創世人之一,但是無甚功績,甚至還“過大於功”。因為她的沉睡,導致世界被封閉,皇朝發展受到制約。這個可以算是批判神女文。
眾卷書中,皇上終於看到一篇,不論神女功與過,而是規劃未來如何“出世界”。
皇上仔細看了兩篇文章,對高公公道:“傳這名叫鄭和文的學子進來。”
不一會兒,鄭和文來了。進殿磕頭行禮。皇上說了“起身”之後,打量這位學子。
只見他二十七歲八歲的樣子,身形健碩,容貌卻是很清秀。那身材、和那容貌,就像是肩膀上安錯腦袋似的。
他那樣的身材,如果不看臉的話,會讓人覺得是個彪形大漢;如果只看臉,不看身材的話,會讓人覺得是個文弱書生。總之他那臉和身形,充滿了違和感。
皇上說道:“今天的考題是‘神女’。可是你通篇裡,就只有開頭一處提到神女,餘下部分,全是說的與神女無關之事。你這跑題跑得也太嚴重了吧!”
鄭和文拱手,深深彎下身子,說道:“回皇上。小生並沒有跑題。神女的意義,就在於她能開啟通往外面世界的通道。如今神女已經甦醒,是時候規劃如何走出這個世界了。至於神女的其他,小生認為沒有談論的必要。那些都早已寫在史書中。要論對‘創始人’的瞭解,還有誰能比皇上更瞭解呢,小生甚至都沒見過神女,所以,小生斗膽,暢想下將來如何出世界。”
皇上與鄭和文交談了幾句。鄭和文退出偏殿。而後又陸陸續續送來考生卷書,皇上也召了幾個進去問答。
待所有考生都完成論答,皇上看完所有卷書,大筆一揮,圈出:狀元,鄭和文;榜眼,餘世則;探花,羅良懷。
餘世則是寫歌功頌德文,寫得最好的一個。皇上心中明白,其實這種人,才是正常的大多數。
至於羅良懷,皇上知道他是大皇子的人。皇上本是不想將批判神女的人勾選為前三甲的。但是想到將來大皇子要繼承皇位,想要讓他身邊有人,於是便看在大皇子的面子上,勾選了羅良懷。
其實批判神女,並不合皇上心意。他想要的,不是論說是非功過,而是想要有真正的思想主張、有見地。鄭和文就很合他心意。
皇上圈出前三甲,禮部當即正殿唱名,然後封授官職。“狀元”鄭和文授為從六品翰林院修撰,“榜眼”餘世則、“探花”羅良懷,同授為正七品翰林院編修。而其餘人,一起進入翰林院,成為庶吉士。
眾人紛紛向前三甲道賀。陸廷雖然沒能進入前三,但他也已經很滿足了。只要能進入殿試,怎麼的也能進入翰林院。只要在翰林院任滿三年,之後散官,可以繼續留在翰林院,或者是散到六部、或是地方任職。陸廷已經想好了,他一定要爭取留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