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兩幅,則是書法寫就的詩。其中一首寫道:
紅日依山盡,白泉入河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另一首,眾人一看,個個忍不住笑噴聲。
頭尖身細白如銀,論秤沒有半毫分。
眼睛長在屁股上,只認衣衫不認人。
有人說道:“這是同一個人寫出來的詩嗎?前兩首看著倒還像是同一個人寫的,但是這第三首,”說著忍不住又笑噴聲:“這第三首,真是妙啊!”
在場的都是才子,他們對詩詞字畫的鑑賞自然是沒問題的。
這時又有人說道:“這幅‘竹’,構圖巧妙,優美自然,用筆沉著,潤枯相見,可見這畫畫之人,畫功上頗有造詣。”
有人說道:“是,你看畫旁的題詩,書法造詣也很不錯。”
有人發現第二、三幅的書法筆跡與第一幅明顯不是出自同一個人,說道:“你看,後面這兩幅的書法造詣也很高。”
“是是是。”
眾人紛紛議論這三幅字畫的畫功書法。
南宮玲不放心,跟著懸掛字畫的人出來看。她巴不得馬上有人看出這三首詩抄襲何處,但是聽到眾人的議論,她叫道:“你們別隻是議論這畫、這書法啊!你們倒是想想,這三詩是從哪裡抄來的,你們可曾在那本書上看過?”
眾人搖頭,看沒看過還需要想嗎,一眼就知道沒看過了。
南宮玲有些著急,說道:“你們再好好想想!”
眾人還是搖頭。
南宮玲一咬牙說道:“本公主懸賞,要是誰能找到這三首詩的出處來源,抄襲自何處,本公主賞他一千兩!”
有好財之人問道:“是找到這三首詩的出處來源,賞一千兩?還是每找到一首,賞一千兩?”
南宮玲再一咬牙:“每一首,懸賞一千兩!”
眾皇子們也從匯文樓出來了,聽到南宮玲的話,葉筱妍輕笑道:“咱們的二皇妹還真是小氣,能白得十萬兩,她才只拿出三千兩懸賞。要我說,至少也得拿出一萬兩。”。
大公主南宮芩看著葉筱妍抿唇一笑。這位三弟妹,以前她沒接觸過,不知道竟是這麼個妙人,真是有趣。看她年紀小小,行事卻很是穩重沉練,一點都不像是十四歲的人,倒讓她覺得像是跟自己年紀差不多二十幾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