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二人都逐字逐句完成了對皇子學業的考察工作。
徐階抬頭望天,很隱秘地直翻白眼,毫無疑問裕王弱爆了,文章狗屁不通,簡直不好意思給他點評。
與此同時,嚴嵩喜的眉開眼笑,旋即面露凝重之色,拂鬚沉吟片刻,稍加措辭,開始很老練地對景王學業進行了不吝詞藻的褒獎,言辭之華麗堪比奉天承運的《青詞》,很明顯景王屬於大BOSS級別的存在。
嘉靖帝笑眯眯聽完愣住了。
“獻詩?”嘉靖帝一臉古怪。
“是,老臣通讀殿下學業文章後,發現文章之後附有一首詩,殿下素來孝順,想必是殿下藉此獻給吾皇,祝願我朝人才輩出,永葆大明江山萬世基業,國運不斷之意,請陛下鑑賞。”
“載圳倒有心了。”嘉靖帝漠然一笑,淡淡讚許。
“是,景王殿下所獻之詩,寓意深刻,別具一格,渴求天降英才之心切切,也為我朝重振太祖、始祖雄風而關懷備至,其感念天下黎民百姓疾苦之善心可見一斑,著實是不可多得的一首好詩詩,想當初.......”
嘉靖帝抬頭望著殿頂,也很隱秘地翻了個白眼,廢話真多,還沒見到詩呢,就被你吹的天花亂墜,老糊塗蛋,擺擺手打斷他。
“載圳到底獻了什麼詩?你一字一句吟來給朕聽聽,從未聽說過載圳喜歡詩,想來他煞費苦心了。”
嚴嵩忙俯首道:“確屬佳句,不知道是什麼名字,只冠名雜詩,其詩曰:
九州風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嚴嵩年近七旬,老眼昏花,吟誦起詩來卻不含糊,把一首詩愣是吟出了為國為民為社稷的博大情懷,只這個聲情並茂、抑揚頓挫的語氣就令在場的眾人頻頻頜首,讚歎不已。
詩剛吟完,徐階、李攀龍等人便面露呆滯,怔怔出神,再細細琢磨,頓時大驚,詩是好詩,可其中韻味貌似犯了忌諱。
嘉靖帝也聽得兩眼放光,忍不住點頭稱讚:“果然是佳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吾兒心憂社稷江山之念果然豪邁,當真是意氣風發,拳拳深情,妙極,妙極,此詩好氣魄,只是......”
嚴嵩略一遲疑:“詩是好詩,然而,有暮氣消沉之嫌,立意未免......”
此詩雖好,但終究有些消沉,針砭朝局時弊也很明顯,身為大才子,嚴嵩豈能看不出?因此當嘉靖帝剛露出憂慮之色,嚴嵩便果斷祭出遲疑之色,表現出細思極恐,搶在嘉靖帝前面表達自己的隱憂,同時又洗清自己的嫌疑,可謂一舉兩得,‘不玩火,不燒身’技術精純無比。
嚴嵩心思縝密,年年打雁,豈能今日被雁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