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武俠修真>大劍> 【評點本】170十章 路兩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評點本】170十章 路兩分

從陳府出來。常思豪回頭瞧瞧門上那副“家中人都在。有事莫敲門”的對聯。一時怔怔發愣。

禮品往外一推。“咣噹”一聲。大門又複合上。門人連聲告別也沒有。果然上下一體。全部“懶得理你”。

常思豪瞧這衚衕清靜。左右無人。便拉了馮保到牆邊背風處。低聲詢問:“以您和他以往的接觸來看。他是真的對事不對人。還是在擔心倒徐之計不可行呢。”

馮保凝目道:“官場上對人就是對事。對事即是對人。豈有那般涇渭分明的道理。【嫻墨:大實話。說對事不對人的。正是要對人下手。領導扔小鞋、同事下絆子。皆用此口氣以脫自己】陳閣老當初在裕邸做講官。行事獨往獨來。不結朋黨。入閣後也是老樣子。脾氣誰也摸不大透。這一兩年來。他看不慣徐階作為。與之磨擦越來越多。什麼對事對人的。其實早已沒了分別。可若是他覺得計不可行才藉口相拒。那咱們倒真該小心了。嚴嵩當初便是因為兒子嚴世蕃的事情倒了臺。徐閣老策劃了倒嚴行動。心裡對此類事情必然大有慎戒。戚大人的手下接連出事。就說明了一些問題。此處看似是徐階痛腳。其實卻可能是他們最重的一道關防。在未能掌握實據之前。咱們的出手。是否稍嫌急了一些呢。”

常思豪搖頭:“機會是等不來的。只有動起來才能找到破綻。目今咱們重在聯合。把人拉過來一分。將來阻力就少一分。”馮保道:“照說這幾人中。他是最容易拉過來的。結果卻變成這樣。這接下來的計劃。可都要打亂了。”常思豪又向陳府門樓望望。道:“無妨。沒有韭菜花。照吃酸菜粉。以陳閣老這性子。跟徐階還有的仗打。雖然拉不進咱的陣營。卻也能算得上一枝岔路之兵。咱們依然按計行事便是。”馮保忙拉住道:“那哪成啊。咱們這計劃是一環套一環。不挾陳閣老之威。如何壓得住張居正。戚大人他們畢竟屬於下級。說出話來力度不夠啊。”

常思豪直目思忖片刻。說道:“那就把他也放下。先找李春芳。”馮保搖頭:“這也不成。李閣老向惟徐階馬首是瞻。縱得陳、張二閣老齊齊脅迫。他也未必能輕易就範。如今這兩位閣老都沒了著落。僅憑你我二人。如何說得動他。”常思豪皺眉道:“瞻前顧後。自心困自身。還能幹成什麼。咱們瞧瞧情況、探探口風。應機而動就是。”當下吩咐程連安回侯府向戚、劉二人通報此事。告訴他們計劃有變。稍安勿躁。自與馮保上轎登程。

出了衚衕剛入大道。迎面劉金吾匹馬馳來。見轎滾鞍而下。

前面的轎伕們停了腳步。常思豪撩起側簾來。看見是他。微微一怔。程連安也不走了。劉金吾湊近低道:“出事了。”常思豪眉尖一挑。聽他語氣心知肯定不是好事。劉金吾道:“皇上召您和俞大人、戚大人進宮。很急。戚大人已經去了。”此時後轎並來。馮保也把轎簾撩起:“怎麼回事。”劉金吾又說了一遍。左右顧盼著道:“你們說。是不是徐閣老先動手了。”馮保搖頭:“這連初五都沒過……”劉金吾道:“咳。他還管什麼初一十五。說不定是最近這一陣咱們接觸頻密。讓他給察覺了。來個先下手為強。”常思豪眼神一冷:“不要慌。他既是老謀深算之人。不看準時機不會輕易下手。戚大人和俞大人暫無把柄在他手裡。怕者何來。你我又不是作賊。豈可如此心虛。自亂陣腳。”劉金吾凝目片刻。點點頭:“您說怎麼辦。”

常思豪將轎簾一放:“看看情況再說。走。”

來到宮中。只見俞大猷和戚繼光都在朝房候著。俞大猷面色如常。也不像是喝過酒的樣子。詢問之下。都說不知皇上有何要事。內侍將雲中侯已到的訊息傳進。不多時又出來宣旨召見。常思豪隨之來至養心殿內。往上施禮。隆慶拉了他腕子道:“賢弟。可知我皇兄去了哪裡。”【嫻墨:問得怪。這些日子都不提。】

常思豪心中暗奇。道:“他攜水顏香退隱江湖了。具體去向。恐怕沒人知道。”只見隆慶臉色一苦。忙又問:“出了什麼事。”隆慶回到桌案邊抄起張紙簡遞過:“這是南方的軍報。說是廣東又有海賊出現。而且水陸結合。估略總體上會有四五萬人。規模之大。遠超以往歷年的倭寇聯軍。他們就趁年前這幾天各處守軍疏於防備。打破了一個縣後悄然而撤。顯然是在作進攻的試演。更大的行動。只怕還在後邊。”

常思豪低頭看著紙簡。卻一個字也沒入眼去。琢磨:“有海賊。你問長孫笑遲幹什麼。莫非這股海賊也和韋銀豹的古田義軍一樣。都屬於聚豪閣的旗下。不能。照時間推算。他們發動攻擊之時。朱情一夥都在京師。起義是件大事。總不能在這種情況下盲目行動。”【嫻墨:江湖事息。軍情又起。然聚豪閣在南方攪局。軍國事亦是江湖事】

這時隆慶道:“榮華已經將相關情事都呈報上來了。這夥海賊的頭領叫曾一本。雖為海賊。在陸上卻也頗擅用兵。現在兩廣兵馬加起來不足萬人。而且較為分散。此賊來勢洶大。情況不容樂觀啊。”

常思豪道:“俞、戚兩位大人在南方抗倭多年。經驗豐富。把他們派過去只要用兵得當。想來以少勝多也並非沒有可能。皇上何必如此憂慮。”

隆慶道:“東廠立春宴會上發生的事。榮華已報與我知了。賢弟親身經歷。應該比我更清楚。皇兄一去。聚豪閣已成脫控狀態。那些人都是武林高手。俞、戚兩位將軍一面排兵運籌。一面還要防備他們行刺。這仗如何打得贏。”常思豪當時便明白了:必是沈綠之死讓他嗅出氣息。認為自己與聚豪閣方面已然勢不兩立。剛才這番話哪是擔心兩位將軍。正是引自己主動請纓。去對付聚豪閣。嘿。長孫笑遲這聰明人【嫻墨:聰明人正是真夾縫中人】早早躲了清淨。能使喚的可不就剩自己了麼。一笑道:“皇上不必憂慮。此事解決起來容易之極。”隆慶面露喜色:“哦。”常思豪道:“徐閣老家中三子徐瑛。刀馬純熟。智勇過人。而且聚豪閣主要骨幹。都是徐家奴才。相信以三公子之威望。到得江南。必定鎮肅一方。使得兩位將軍可以放心破賊。”隆慶笑容苦了一苦。道:“賢弟。這般時候。你還說笑。”

常思豪呵呵一笑。改容道:“皇上。有些話。臣不知當說不當說。”隆慶見他變得嚴肅起來。微微一愣。忽然猜到什麼似的。伸手一攔:“皇兄既已隱遁。徐閣老又無異動。他與南方之事。不提也罷。”不料常思豪卻道:“我要說的與徐閣老無關。”

隆慶看了看他。展袖示意道:“講。”

常思豪挑起目光:“皇上。您是讀過大書的人。請問自古以來。百姓為何要起義造反。”隆慶一聽這話。臉色也凝重了下來。思忖片刻。緩緩道:“或官逼民反。或貧富不均。”常思豪道:“說得好。不管是叫義軍還是叫反軍。總之是國家叛逆。若是有口飯吃。誰會來幹這掉頭的買賣。您在宮中。怕不瞭解情況。如今南方多年防倭封海使漁民無魚可打。豪紳圈地使農家無田可耕。這些漁民、農民閒下來餓著肚子。有人登高一呼。發糧給米。他們豈不相從。”跟著一五一十。把江晚和自己說過的南方情況講述一遍。

隆慶聽罷手扶椅背緩緩而坐。良久無語。【嫻墨:小常考慮的僅是一兩個方面。隆慶則不然。更要考慮小常這槍會不會是別人替裝好。拱過來放的。】

常思豪道:“如今韃靼、瓦剌、土蠻、西藏各處強敵環伺。都在等待機會。盼著大明內亂。聚豪閣不同於尋常反賊。朝廷還當儘量安撫。若能講清道理。說明利害。將他們招納過來。則江南半壁皆安。外族無機可乘。九邊形勢也能緩和不少。其實他們處在蠻荒之地。無非是缺乏生活物資。俺答多年要求封貢開市。用馬匹換些鐵鍋茶葉。大家互取所需。又有何不可。說句實話。咱們處處以天朝大國自命。說什麼禮儀之邦。人家便不是娘生爹養。就沒有禮儀倫常。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依我看以地域、民族劃分人群。相互歧視攻擊。皆不可取。莫如相互尊重。多作交流。融合文化。各展所長為好。”

隆慶嘆道:“你這些話。與當初高閣老所言頗合【嫻墨:史料中未見高拱有此語。只從其辦事主旨來看略有此心而已。讀史不多。不敢妄斷。留字待有識指正】。句句在理。我又何嘗不知。只是你我作如是想。百官不如是想。百官作如是想。百姓豈作如是想。縱我大明上下皆如是想。韃靼、瓦剌這些外族又怎會與咱們一同此心。”

常思豪心頭微動。忖道:“原來高拱也對他說過這些。是了。高拱與鄭盟主志同道合。自是對推行劍家宗義不遺餘力。可惜他被徐黨攻訐。擠出了朝堂。否則倒真可成我之強援。”

想到這些有膽有識的國士或走過亡。他禁不住心頭血熱。懇切道:“以前我也是這麼覺得。但有些事不試著做。就不知道結果如何。我當初只是個小夥頭軍。只知道砍一天敵人。就有一天肉吃。可是接觸人多了。慢慢的也就明白了很多道理。外族殺咱們。咱們又殺外族。殺來殺去沒頭沒尾。多少錢財性命都浪費了。刀槍劍戟砍不倒一個民族。真正能服人的。是思想。是人心。只要能設身處地、以心換心。將人之所想變為我之所想。將我之所想。也都傳播給人。那麼人就是我。我就是人。天下皆我。豈非萬眾一心。”

隆慶聽得雙睛透亮。起身一把抓了他手道:“賢弟。沒想到你有如此見識。”【嫻墨:是用人之際。方有此說。】

常思豪倒被他嚇了一跳。忙道:“見識不敢當。只是一點小想法而已。”

隆慶笑道:“不是小想法。這才是大戰略。此伐心之道。即不戰之兵。乃是上策中的上策呀。”

常思豪一愣。心想我說的是“換心”。怎麼到你這兒卻成了“伐心”了。剛要說話。隆慶拍著他手背續道:“不過。開海封貢之事。干係重大。須得經百官議後再定。咱們火燎眉毛。還得先顧眼前【嫻墨:推拖拉三字真言。處處管用。做皇上更要使得出神入化、得心應手】。曾一本這夥海賊規模不小。若能將他們一舉平定。也能對其它各處有所震懾。古田方面原就蠢蠢欲動。此次曾一本犯廣州。韋銀豹說不定會藉機舉事。這一方又不可不防。”

常思豪點頭:“是。”

隆慶道:“張閣老和朕商量過了。他建議分兵兩路。讓戚大人赴廣東。討曾一本。讓俞老將軍歸廣西。以防古田。朕覺得還是比較穩妥的。但是對聚豪閣事。又不能不有所擔心。所以有意請賢弟隨俞老將軍督軍同去【嫻墨:從小常進京。到絕響進京。從小湯山泡澡。到修劍堂血案。是江湖入官場。又由官場轉入江湖。此處要從官場江湖轉入軍務事。仍不脫落。三線正是一線。】。沿路探一探聚豪閣的虛實。若得其便。就與老將軍或收或剿。將其收伏平滅。以絕後患。不知賢弟可方便麼。”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