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聲驚雷卻非爆炸之音。而是響自環廊之頂的人口。
隨著這霹靂般的怒喝。一人射身而下。雙手一伸。“崩、崩”捏斷朱情、江晚兩人胸前綁繩。將兩捆即將爆炸的火藥掄開。拋向堂內。
然而由於所剩藥捻極短。未到門邊便已凌空爆炸開來。只聽轟隆一聲巨響。氣浪騰飛。頓時滿堂窗紙爆裂生花。兩廊所掛擋風暖簾刷拉拉如帆分飛扯起。屋簷瓦片顫了幾顫。灰土簌簌而下。
江、朱二君一側頭瞧見來人。又驚又喜道:“伯山。”
常思豪在堂中看得清楚。來者面如溫紅玉。眸若冷晨星。正是明誠君沈綠。
與此同時如潮湧上的東廠幹事。又忽然自後排撲撲折倒。原來兩廊飛簷翹脊之上各有二人現身。八臂齊搖。飛鏢暗器連珠暴射。阻擋他們的攻勢。頓時天井內血光四濺。腥豔滿園。
明誠君喝道:“大事未濟。豈可輕身。走。”一抓江朱二人腰帶。抖手扔上廊頂。
“譁拉拉”窗稜碎響。曹呂曾康四大檔頭縱身而出。兵分兩路。一擰腰也搶上廊頂。狸貓般竄縱向前。
正在發射暗器的四人一見。大喝道:“抄傢伙。”甩大氅各亮兵刃。左邊一條盤花連珠棍、一條三節鏈子槍抵住曹向飛和呂涼。右邊一條金攥伏虎盤龍梢、一對凌雲飛虎爪攔定康懷和曾仕權。八個人快手如電。四攻四守。四進四退。剎時節人似猛虎。衣賽蝶飛。兵刃舞起來烏刷刷一天鋼風嘯雨。快急步更踏得廊頂潑啦啦瓦碎如鞭。
明誠君沈綠被眾幹事圍在院心。卻毫不畏懼。手中一柄長劍瀉雨驚風。挑得血光漫漫。人若草飛。廠內火銃手此刻已然聞訊趕至。正在形成包圍。郭書榮華負手悠然踱至門邊。放眼瞧去。今日因是大宴之期。四大檔頭都沒帶著兵器。但即便如此。場面仍然稍稍佔優。他心知這幾人已斷無可逃。臉上笑意微展。忽聽衣袂掛風聲響。身後一人躍入院中。“十里光陰”一指。喝道:“閃開了。”
眾幹事側頭回望。一見侯爺要出手。大感驚奇。都把目光都移在他身後。
郭書榮華打個沉吟。二目微眯。輕輕點了下頭。幹事們各自散開。讓出空地。
常思豪目光往廊簷上一掃。風鴻野、雲邊清仗著兵刃在手。對付曹向飛、呂涼雖然吃力。尚可支撐一陣。另外那兩人與曾仕權和康懷打得陀螺亂轉相仿。也未見敗象。朱情和江晚已經逃得瞧不見了。一批東廠幹事蟻聚蛇連。正在牆下湧竄追去。
他心中有數。大聲道:“沈綠。可認得本侯麼。”
明誠君擺劍而笑:“沈某倒還略具印象。只是有些人究竟是誰。只怕自己卻早已忘了。”
常思豪喝道:“你這廝惡貫滿盈。若是亂銃打死。難消我心頭之恨。秦府舊債。當教你潑血來償。”說著腕間一抖。“十里光陰”直刺而去。明誠君長劍一格。與他戰在一處。
此時秦絕響、劉金吾、小山上人、丹巴桑頓、俞大猷、戚繼光都出了正堂。列身簷下觀戰。但見兩人一個英俊。一個雄武。一個偉壯。一個峭拔。一個錦衣花搖。身如彩畫;一個雄凝似鐵。動若崩崖。一個出招周嚴綿謹。細如工筆白描。精中顯密;一個劍勢寫意雄奇。暢如依山潑翠。走墨流葩。一時都看得呆了。
笑眼相看間。郭書榮華俊目微眯。長睫緩起舒落。眼光也變得柔婉起來。劉金吾對他十分了解。一見這情形。心裡便即明白。眼瞧園中格鬥的二人好一似粉子都遭逢黑孟起。猛潘安遇上了鐵子龍。風流勇毅。各擅勝場。這男子之偉傲雄姿。又遠勝嬌娥多矣。嘴角也不禁微微勾起笑容。眾東廠幹事們雖是身經百戰。對此等上乘武藝卻不多見。一個個更是看得目直心炫。俞大猷和戚繼光驚魂未定。眼見這般情景不禁起急。戚繼光道:“督公。以侯爺的身份。只恐久戰有失……”便在這時。戰場中忽起變化。常思豪出手起急。一招走空身子前搶。被明誠君探手摳住頸子一擰。將他背轉身形。如盾般攏在身前。戚繼光一拍大腿:“你瞧瞧。”明誠君喝道:“都給我住手。”
廊頂上的曹呂曾康四大檔頭聽見園中情況。各自向督公處回瞄。見郭書榮華一擺手。趕忙收身回撤。這攻勢一消。風鴻野、雲邊清等四人也都各退數步。鼻窪鬢角的熱汗這才有空淌了下來。
花園四周火銃刷刷揚起。齊指明誠。周圍早已跌趴一地的眾官員見侯爺都被賊人擒住。更嚇得心驚膽裂。縮著屁股往後爬去。兩手亂摸。各自在地縫兒裡找家。
“嘡啷啷”聲響。“十里光陰”落地。常思豪閉目等死。
秦絕響驚叫道:“大哥。”搶身向前。
明誠君喝道:“站下。”手中緊了一緊。見常思豪頸間被摳得起皺。秦絕響趕忙停住了腳步。明誠君向廊頂上喝道:“你們先走。”
風鴻野四人互望點頭。一轉身飛掠而去。曹呂曾康沒有督公命令。也不便追。
偌大花園裡一時間靜悄悄地。
郭書榮華定靜如敘地道:“聚豪閣把控長江水道。聚財斂勢。資助叛民。意圖謀反。其志可謂不小。可惜長孫閣主心倦江湖。萌生退意。三君無謀。不知輕重。四帝少智。一勇之夫。縱有雄兵百萬。又如何能用。沈綠。念你一表人才。趁著罪孽尚輕。早早棄劍投降。還可從輕發落。若是一意孤行。傷了侯爺。恐怕誰也救不了你。”
秦絕響一聽這話。露出訝異之色。心想說聚豪閣是長江一線乃至整個南方最大的黑道幫派倒也不假。可他們又什麼時候開始要造反了。戚繼光和俞大猷對江湖事並不瞭解。更是滿目驚奇。
常思豪尋思若非郭書榮華一早即知此事。便是從剛才朱情江晚針對俞、戚二人的拼死攻擊中猜出了答案。大殺陣中幾個武功高強的人改變不了總體勝局。戰略層面上的指揮者才是勝負關鍵。俞大猷和戚繼光雖然從武藝上說並非這些江湖劍俠的對手。但論起用兵打仗。卻是天下無雙。聚豪閣欲除之後快。正是為的將來大舉義兵能暢通無阻。不受人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