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了,爺爺,我聽您的。”
宋子軒說著,給老爺子倒上了一杯:“對了爺爺,青鐵廚具怎麼樣?”
“青鐵?”聽到這句話,方景之沉思了一會兒,道,“青鐵盛於明清,但到了清朝中晚期,青鐵的打造技術就已經流失了。”
“流失了?那豈不是現在青鐵物件兒也少了?”
“差不多……不過比墩鐵好很多,現在還是有很多青鐵物件兒存下來的,畢竟特性決定,青鐵還是留得住。”
“就是因為墩鐵的硬度嗎?”宋子軒問道。
“沒錯兒,墩鐵硬度強,脆性高,很多物件兒都毀了,但青鐵不一樣,韌性更強一些,耐久度更好,不過……也正由於這些,導熱不如墩鐵,所以在‘炒’上就輸了。”
聞言,宋子軒緩緩點頭:“明白了,不過青鐵要比現在的廚具強上不少吧?”
“那是當然了,現在的鐵鍋和以前比不得,工藝上粗糙再加上偷工減料,設計不合理,如果較真來說……根本沒法用。”
聽到這句話,宋子軒一愣,從金鱗五道羹就能看出方老爺子對美食的要求極高,甚至是苛刻,而想不到在這種苛刻的條件下,現代廚具被直接歸為沒法用……
看著宋子軒的反應,方景之一笑:“傻小子,你得知道,之所以現代廚具很難和一些老的廚具比,並不是因為現代的東西不行了,而在於工藝。”
“嗯?工藝?爺爺,其實現代工藝是比過去更先進了才對,畢竟技術一直在發展,總不會倒退啊。”宋子軒道。
“就是因為技術的發展,人們更多采用機器而並非手工,機器製造代替手工製造的同時,也就形成了量產,你說……量產的東西能和以前手工的成果比較?”
聞言,宋子軒想了想,似乎方景之的話還真有道理。
“而且小子你要知道,任何廚具都有它自己的特性,特性源於他的材質和用途,根據材質量身定做,再根據用途精細修補,最終達到極佳的適應,不僅適應火候,同樣適應操作的人。”
“爺爺,我懂了,就好像鳳紋炒勺,材質決定導熱、火候,而炒勺的手握形狀也是恰到好處,鳳紋恰好讓手握舒服,雖然沒有現代的塑膠、塑膠,但靠手工達到了防滑的效果。”
“孫賊,孺子可教,就是這意思,所以說並不是我將現代廚具全盤否定,但……巧奪天工的匠心真的不存在了,除非有人做純手工廚具,而且還要有一個前提,這個人對烹飪非常內行,對金屬材質的瞭解也要爐火純青。”
宋子軒點了點頭:“明白了,其實您說得對,現代人更加浮躁,沒有誰會願意置身於一個領域,認真做好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大家更多關注的是利益。”
“呵呵,就是這個意思,所以要想把廚藝幹到精湛,就離不開廚具的支援,而廚具……現代的東西真是很難及格,而且手工的成套廚具就更難了。”方景之說道。
“成套廚具?爺爺,這啥意思?這廚具……還有套裝?”
說道這,宋子軒有些想笑了,不知為什麼,方景之一說出成套,他就想起了一些遊戲裡提到的套裝,這太扯了……
不過方景之卻是點點頭:“應該算是吧。”
“啥?真算是?”宋子軒都愣了,這廚具還整出套裝了?
“在烹飪界,凡是有名的大廚都有這講究,廚具成套,不過這成套也有成套的講究,炒鍋炒勺算是一套,鍋蓋也不能少,無論是其中任何一樣有破損,都算殘品,這套廚具頂多算是能湊合用,但算不得上品了。”
聽到這句話,宋子軒微微沉下眉毛,他當真沒想過廚具還有這樣的講究。
也就是說,如果他的鳳紋炒勺要成套,就必須再有墩鐵炒鍋外加鍋蓋,缺一都不成套。
不過按照老爺子的說法,都是墩鐵的恐怕也未必成套,因為不出於同一個工匠之手,無論是對墩鐵的理解和手法也會有偏差,這就造成了鍋勺之間的默契達不到最佳。
“爺爺,就算是再有一口墩鐵炒鍋,這也不叫成套吧?”
“當然,同為墩鐵,特性可能由於打造的不同會出現極大的偏差,不成套!”
果然,老爺子的說法和自己想的一樣,這樣說來,要想有真正意義上的一套廚具……真是比登天還難。
“爺爺,這成套當真難啊,那除了炒鍋炒勺,其他所謂的成套呢?”
“當然有,最主要的就是刀具了,這道理是一樣的,工藝出於一個人的手,各種刀具齊全,材質頂級、工藝一流,這就是上品套具了。”
宋子軒心中暗笑,如果說當代找這些寶貝,恐怕是沒戲了,市場上這麼流行的德國廚具,說工藝有多麼好,恐怕要是讓老爺子來看,也是根本沒法用。
“老爺子,其實不管怎麼說,如果是一口有年份的青鐵炒鍋,也要比當代廚具強吧?”
方景之微微一笑,用食指比劃了一個一。
“一?”
“強上一百倍。”
宋子軒暗笑,老爺子都這麼說了,看來那個王老頭兒家裡……還真值得去一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