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真說不出什麼。”
“容貌怎麼樣?品行怎麼樣?”
魏羽的話噎在喉嚨裡了。
“嗐,你不妨拿她和蕭奉儀比,若是敗了,我就不問了。”
“這種各有千秋的事,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完的。”
他被逼問到汗流浹背。
“嘁,你快說啊。”
“呃,說勝了,您偏袒奉儀可能不服。說敗了,您嫌姑娘不好,令她平白受了委屈。”魏羽哪個都不想得罪,所以圓了說。
趙睿撬他的嘴無果,“行,你行。”
魏羽訕訕地抹了汗,“您還不如自己看呢。”
“你等的就是這句話吧,噯,裴緒給了你多少錢啊,你才這麼幫他。”
趙睿一見他那副模樣就知道他沒少收好處。
“這,倒沒有啊。”魏羽忽地換了副表情,“若是談好處,這些年臣孝敬您的東西多多少少該裝滿一馬車了吧。”
趙睿頓時聽出來這是他有求於他。
“你內坊令也會有事求我嗎?”
魏羽鮮少因為自己事去借他的光,所以他今天感覺格外新鮮。
“是啊,這件事和蕭侍郎有零星的關係。不過是為韓少監辦的。”
韓少監?韓禎?趙睿至今只在私底下見他一回。
“韓禎和蕭博周,他倆什麼時候認識了?”
“這,”魏羽牽強地笑了笑,然後照實說:“韓永麟想尋一件禮物送給蕭侍郎,只是不知道該送哪個好。”
“照你這麼說,他心裡已經有定奪了?那好像也不用我幫忙了。”
“是啊,他徘徊在三個東西上。一個是金盃,一個是玉環,一個是白璧。”
——————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政事堂
唐代初年,以中書高官官中書令、門下高官官門下侍中、尚書高官官尚書令共議國政,都是宰相。宰相是輔佐皇帝總領天下大政的官員。《新唐書·百官志》說:“佐天子總百官,治萬事,其任重矣”。後來,因為唐太宗即位前雖曾任過尚書令,臣下避而不敢居其職,便以僕射為尚書高官官,與門下侍中、中書令號稱宰相。據《冊府元龜·宰相總序》說,自隋代以來,就有“或以他官參掌機事及專掌朝政者,併為輔弼”。
唐代也因宰相品位尊崇,人主不肯輕易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職,並假借他官之稱。如唐太宗時,杜淹以吏部尚書參議朝政,魏徵以秘書監參預朝政,其後,或稱“參議得失”,或稱“參知政事”等等,名稱不一,都是宰相之職。《舊唐書·李靖傳》載貞觀八年(公元634年),中書令(《百官志》作僕射)李靖因足疾上表“乞骸骨”,其言辭極為懇切,唐太宗為之感動,說:朕觀古往今來,身居富貴,能知足者甚少。縱然才能不堪,身患疾病,猶自強居職位。公能識大體,精神誠可嘉。於是,太宗除下優詔,令其在家調養外,又命其疾小愈,兩、三日一至中書門下平章事。貞觀十七年(公元633年),太宗以李績為太子詹事(東宮百官之長),並特加“同中書門下三品”之銜,使其與侍中、中書令一樣參預宰相職事。從此之後,就有“平章事”與“同三品”的銜號,就是品級再高的官,也不例外,否則,就不能行使宰、三師及尚書令不加。
燈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