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王妃
純懿皇后韓嫽
韓洵之子不提
——————
趙齊朝:
第四代:
韓安(晉國公韓瑾嫡長子,侍中,同中書門下三品,隨車駕去了洛陽,為人低調,有先祖遺風。)宰相
韓靜(同譜族人,幽州刺史)
韓蒼(韓洵之孫,原周朝大都督,恩封輔國大將軍,無實職)
————
第五代:
韓禎(晉國公韓瑾嫡孫)出身顯赫,進士及第。少年時為韓瑄所養,與菀昭情同兄妹。妻:房夫人(清河房氏,出身高貴)
注:
晉國公爵傳三代,後大齊皇帝改封韓安為趙國公。
侯爵:
博陵侯→博陵縣公
韓霈→韓璂→韓瑄→韓安
————————————————
大齊皇室:
趙延:前周外戚,權臣,後篡位,今上
趙睿:太子,後來登基為皇帝
王皇后
澤王:趙睿親哥哥
燕王:趙睿庶兄
魏王:趙睿親弟弟
【官制】
三師三公:
太師、太傅、太保各一人,是為三師;
太尉、司徒、司空各一人,是為三公。
皆正一品。
三省六部:
(我也百度來的,不過因架空關係,不是十分嚴謹!)
中書省
中書省,置中書令二人,正三品,“中書令……掌佐天子執大政,而總判省事”。
又置侍郎二人,正四品,為中書令之副,參議朝廷大政,臨軒冊命,若四夷來朝,則受其表疏而奏之。
又置中書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是中書省的骨幹官員,掌侍進奏,參議表章、草擬詔旨制敕及璽書冊命。因其所掌皆機務要政,故特規定四條禁令,即禁漏洩,禁稽緩,禁違失,禁忘誤。他們可以就省內所討論的軍國大政及報上的奏狀,發表自己的初步處理意見,並簽上自己的名字,謂之“五花判事”。
省內的意見經中書令、侍郎彙集後,再交付中書舍人,然後根據皇帝的意旨草成制敕,這個專門負責執筆草詔的舍人稱為“知制誥”,其餘舍人也要分別在制敕上署名。在舍人中選擇一個資格最老的,稱為“閣老”,負責處理本省雜事。舍人六人分押尚書省六部,並輔佐宰相判案。(裴緒分到禮部,但非知制誥。)
宰相的議事處政事堂就有一個門通往中書舍人辦公廳,宰相常從這個門經過,找中書舍人諮詢政事。(裴緒待的那個政事堂的房舍)
此外,中書省的屬官還有起居舍人2人,從六品上。通事舍人16人,從六品上,掌朝見引納,殿廷通奏,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通事舍人則導其進退,而贊其拜起、出入諸禮節。四方蠻夷納貢,也由通事舍人接受呈進。軍士出征,則受命勞遣,並每月慰問將士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