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兩天,村子裡要辦私塾學堂的事就傳開了,姚萬金下了通知,讓各家各戶去以前的舊學堂那裡把自己家的東西都拿回家,把房子給空出來。
大家這時才知道,這個要開私塾的先生,就是姚家的新姑爺。
一時之間不少人都跑到姚家打聽訊息,什麼時候開,這學費怎麼個收法。
像姚景勳在飛雲書院上學,光一季的束脩就是五兩銀子,當然,這裡頭已經包括了他在書院的食宿。
他們鄉下小村,這費用肯定不能跟城裡一樣,更何況,開私塾的原因也並非為了賺錢,也是為了能讓更多的孩子能有機會啟蒙,不說以後考取功名,哪怕就是認識幾個字,對將來也是有好處的。
考慮到各家的情況,最後定下了價格,這一個孩子一個季度二百文的束脩,若是家裡沒錢的,也可以拿東西來抵,跟舊學堂時一樣。
所以這私塾還沒正式授課,就已經收了十來個學生了,年齡有大有小,但起步都是一樣的,倒也省事。
因為舊學堂實在是太破舊,肯定要先修一下才能用的,訊息一出,村裡的人自發的前來幫忙,準備材料幫著修,也就兩天就將舊學堂該修修該補補的地方都弄好了。
這教室有了,桌椅也得準備,不過這件事情之前姚萬明就說過,不會要村子裡掏一分錢,所以就他們家出錢定了許多桌椅,擺了兩間教室,另外一間小一些的屋子,就暫時給司馬涼住了。
畢竟他和姚卿還沒成親,也不能直接住在姚家,雖然也有村民熱情的邀請司馬涼上他們家去住,但是為了避嫌,司馬涼都拒絕了。
——
一轉眼半個月過去,天氣也越來越熱了。
走在村子裡,因為祠堂和學堂的位置正處在村子中央,所以時不時還能聽見幾聲孩子們朗朗讀書的聲音,給村裡的大人們幹活似乎都增加了不少動力。
菌棚已經蓋好了,姚順這段時間天天都待在菌棚裡忙著他的那些蘑菇,訂單越來越多,就連伍肆和伍陸都被他抓去當勞動力了,不僅如此,還又請了兩個幹活的長工。
姚海家的房子也蓋了一半了,好在監工已經熟悉,就全權交給他負責了,姚萬明的傷好得差不多,便時不時的過去晃晃。
現在只等姚海家的房子完工,他們便能搬到姚順家的新房去,把現在的老宅拆了蓋新的了,只是按照這個進度,他們家的新房蓋好只怕是要入冬了。
徐興言的來信是三天後到的姚新月的手裡,除了跟她說一些路上的事之外,還有一張訂單。
看到訂單上的東西和數量,姚新月的頭就開始疼了。
早在半個月前她去給趙老闆送貨的時候,就聽說有人做出了和他們一模一樣的口脂,而且趙老闆還專門買了一瓶回來準備給她看。
當時姚新月只是試了試就知道,這口脂已經讓人給完全模仿了去了,一問趙老闆這是從哪買的,才知道原來是千驕閣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