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旭帶兵一番死戰之後,終於佔領了馳道西口兩側的高地,此番作戰並沒有讓鍾旭產生過多的喜悅感。
在他看來,對方駐守高地的軍隊不過五千人馬左右,自己以一萬對五千竟然讓戎人差點打的大敗,若不是自己超強的個人戰力,若不是後隊兩萬兵士及時殺到,那此番攻擊高地的戰鬥很可能會出現慘敗的局面。
站在高地上,鍾旭向東望去,只見連綿起伏的丘陵上林壑滿目,大大小小的高地數不盡數,鍾旭皺了皺眉頭,他知道雖然銀巖溝馳道只有六里的縱深,但馳道兩側丘陵地帶卻深達數十里,此刻如何進軍讓他有些遲疑。
想了想,鍾旭便下令讓兵士們在馳道兩側高地上紮下營盤,派人向蕭關發去軍報。
趙之海接到鍾旭的軍報後,便與王敏、趙之棟一道走到軍圖前,細細端詳銀巖溝兩側地貌。
趙之海對鍾旭的小心謹慎還是頗為滿意的,他也認同經過一番苦戰後不太適宜再向縱深高地發動攻擊的判斷。
但他還是對鍾旭今日大戰死傷近六千騎兵有些不滿,他覺得應該在騎兵探查清楚戎人守軍虛實後,等待步兵到來再發動攻擊,這樣則可以利用優勢兵力快速擊退守軍從而佔領高地。
幾人經過一番商議之後,趙之海向鍾旭發出命令,讓他今日先行修整,明日再戰時當務必先派出斥候探查銀巖溝馳道兩旁高地上的戎人動向,再集中優勢兵力逐次奪取馳道兩旁高地。
此外,最好能夠探查出戎人主力動向,以便能夠一舉殲滅戎兵,徹底解決掐死秦軍糧道的戎人,一勞永逸解決後患。
第二日,鍾旭依照趙之海的命令派出數十批斥候探查沿途左右縱深各十里的各個山頭高地。但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直到下午日落前,所有斥候回報均未發現戎人動靜。
這讓鍾旭有些摸不著頭腦了,難道說戎人就留了五千人便想扼守七萬秦兵退路?
但無論如何疑慮,鍾旭還是於次日派兵從銀巖溝兩側同時分兵推進,不到一日便拿下了銀巖溝兩側所有的高地。
當日還未到日落,蕭關城內就接到了鍾旭軍已徹底收復銀巖溝馳道的訊息。
看著手中的軍報,趙之海臉上顯得有些凝重,他半晌沒有說出一句話來。
造成他面色凝重的原因和鍾旭是一樣的,他不明白戎人為何不像首日那樣憑險守備,就這樣輕輕鬆鬆的讓鍾旭破了他們斷絕秦軍後路的計劃。
經過一番思考,趙之海便命令鍾旭則險扼守銀巖溝兩側主要高地,避免因為兵力分散造成被戎人各個擊破的風險,同時每日派出斥候探查縱深丘陵地帶,保障馳道生命線的安全。
命令下達後,趙之海嘆了一口氣。此刻,他終於明白了戎人的意圖。
在他看來,戎人背後斜插一刀的舉動不僅讓自己陷入了被動,更讓自己的七萬大軍分散開來,從而失去了主動進攻的能力。
鍾旭的兩萬多兵士只能在此後時日長期守備在銀巖溝兩側,而蕭關就只剩下四萬兵力可用,守城尚顯不足,又何談主動出擊與戎兵野戰。
而戎人則可攻可守,看似蕭關得而復失,但從整個戰略層面講,他們卻佔據了極為有利的主動態勢。
秦國這方並不知曉戎兵主力動向,只能逐城、逐關布放重兵把守,就連一些馳道險路也要安排防禦。
蕭關、原州、龍德、涇陽、烏氏、朝那、大原及未丟失的須彌三關分散著秦國近二十萬軍隊,這可是大秦近半的軍力,但趙之海悲哀的發現,自己卻失去了主動進攻的能力,這讓他頗為氣悶。
難道,自己領兵剛到蕭關便要向西京求援嗎。趙之海的自尊不允許這樣做,趙家以武立家又怎能在這個時候向人示弱。
他提起手中的筆,向五縣守備趙之梁下令即刻分兵二萬人,同時向雲母關、棲霞關、碧潭關、武藏關四關發動攻擊,不惜一切代價拿下四關。
按照趙之海的想法,此次戎秦大戰到了這般地步,自己唯一的勝算就是奪回丟掉的關隘,再尋找戎軍主力,集中力量與之決戰了。
所以扭轉自己被動局面的突破口便由蕭關專向了已經淪陷的須彌四關中。
而鍾旭接到蕭關命令後,便依令將兵力分散駐守。
他在銀巖溝東西兩側出口的高地上各安排兵士七千人,另將萬人安排在沿途四座地勢最高的山上把守。
鍾旭認為,銀巖溝守備重點是要守住東西兩處溝口高地,至於中間的眾多丘陵則只要佔據其中最高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