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節的頒獎並沒有特定的順序,卻也算是有跡可循。
一般而言,首先頒發的是技術性或者鼓勵性的獎項,越到最後,獎項的含金量越高。
威尼斯電影節名氣不小,但獎項其實並沒幾個。
群體性的獎項有【最佳影片】、【評審團大獎】。
個人性的獎項有【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最佳劇本】、【最佳新人】。
以及鼓勵性質的【評審團特別獎】。
第一個頒發的獎項自然是聽著就相當敷衍的【評審團特別獎】,獲獎者是安東尼·塞班。
法蘭克西的一位年愈七十的老牌導演,參加過數次的威尼斯電影節。
得過最佳導演獎項,也擔任過電影節評委。
只是這一次帶來的作品實在一般,給個【安慰獎】算是對老人之前貢獻的認可。
第二個頒發的獎項是【最佳劇本】。
按照威尼斯電影節的規則,只要入圍主競賽單元的作品即有可能衝擊獎項。
而【一個都不能少】、【卡羅爾】的編劇署名都是趙守時,理論上說趙守時獲得【最佳編劇】的可能性是2/19。
甚至這個可能性要更高,因為這兩部作品的評分都很好,一個3.1分,一個2.9分。
只是理論是理論,現實是現實,這個獎項給了醜國的奧托·拉西,其作品是【迷幻之城】。
對於在這種原本唾手可得的專案上失手,趙守時到是沒多大失落,不過可把裴幼清給氣的夠嗆。
小聲嘟囔臺上那群人都是睜眼瞎。
好在,趙守時及時的開解,讓她這才擺脫失落,甚至重懷希望自己不要獲的下一個獎項。
趙守時倒也沒怎麼開解,就是把事實給她說了遍。
本屆入圍主競賽單元的有19部作品,而獎項卻只有8個,這代表幾乎有60%的作品必然空手而歸。
一部作品拿一個獎項就很難,更別說想要一次拿兩個。
這也是裴幼清祈禱自己不要獲獎的原因,因為接下來要頒發的是【最佳新人獎】。
也不知道裴幼清許願真的有用,還是別的原因,接下來的【最佳新人】果然沒有給她,而是給了來自土耳其的演員。
說是演員,其實就是十二歲的男孩,其獲獎作品加【顛沛流離】,講述的是山河破滅,國不是國,家不是家的故事。
這孩子只是千萬人的一個縮影。
年齡雖小,但演技卻相當難得,秒殺國內一眾小鮮肉。
接下來的獎項就是最佳女主角,也就是俗稱的國際影后。
裴幼清很激動,緊緊抓著趙守時的胳膊,長長的指甲幾乎凹陷進趙守時的肉中。
疼的趙守時齜牙咧嘴倒吸涼氣,但也能夠體諒,畢竟這是她距離【國際影后】最近一次,甚至可能是唯一一次。
好在趙守時沒有白白付出,宣獎嘉賓終於讀出她的名字。
雖然心中一直期盼,但真的聽到自己的名字,裴幼清下意識的還是不敢相信。
對她來說獲得影后殊榮,是一直以來追求的目標,就像海上指引船隻前行的燈塔。
但這並不代表她一定能夠抵達這個想要的終點。
直到趙守時主動跟她擁抱,直到身邊的人都向她伸手錶示恭賀,直到燈光集中打到她所在的區域。
她終於確信真的是自己,在響亮的掌聲中,眼中有淚光閃爍的她露出最純真燦爛的笑容登上舞臺。
拿到她人生中分量最重的一尊獎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