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幼清坐在趙守時的對面,面前擺著一本專業書籍,趙守時因為好奇,拿過來看過。
這本書叫《演員創造角色》,作者是斯坦尼拉夫斯基,一聽名字就知道這是個戰鬥民族老毛子。
趙守時對這個名字有些陌生,但說起司機同志的代表作,趙守時就知道這個哥們開的什麼車了。
周星星在電影裡面經常拿的一本叫《演員的自我修養》的書籍,就是司機斯坦尼同志寫的。那句“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的名言,也是司機同志說的。
趙守時沒看過《演員的自我修養》,但拜讀了十分鐘《演員創造角色》,就深切的領悟到了斯坦尼同志所謂的體驗派的魅力。
真催眠啊,困得睜不開眼的趙守時一腦袋磕在辦公桌上才沒有睡著。
也不是看不懂,這本書是音譯版,每個字都認識,但結合到一起就有點不明覺厲。
像什麼認識角色、體驗角色、體現角色,還有創作角色過程中的意識形態和無意識形態之類的,沒有基礎無法理解內裡的深度。
果然是隔行如隔山。
表演專業的裴幼清閱讀起來卻沒有任何困難,反而還津津有味的,趙守時只能讓自己忙碌起來,好儘量忽視裴幼清看過來,帶著調侃意味的眼神。
不大的辦公室裡,兩人各自忙碌著,倒也融洽的很。
看著趙守時時而皺眉思考,時而茅塞頓開的愉悅,好奇的裴幼清把《演員創造角色》合上,趴在辦公桌上。單手托腮,看著趙守時。
裴幼清問道:“你這是幹什麼呢。寫劇本嗎?”
“當然不是。”還沒習慣連續打字的趙守時甩了甩有些酸的手腕,活動下脖子,解釋道:“劇本的事情得稍微放放。我從孫總監那裡知道,電視臺可能會借調去我一段時間。
那個節目叫《唱響中華》,是一檔音樂類選秀節目,說實話,節目中規中矩,投資不少,陣仗挺大,算不得壞,可也算不得多好。與其他選秀節目並沒有太多的不同。
佔據一定的話題性是可以的,但要是想成為爆款,那就是想多了。正好我對同類的選秀節目,有一些想法,趁著這兩天有時間,我先把這些想法描繪出來,說不定用得上。”
“給我看看唄,說不定能給你提供點意見。”
趙守時笑道:“那敢情好。多提寶貴意見。”邊說邊把顯示器轉過去。
趙守時在聽說《唱響中華》要借調自己的時候,心中就浮現出《好聲音》的模式,畢竟這絕對是音樂選秀節目的王者,而且還是那種我敢說第二,沒人敢稱第一的存在。
原時空剛面世的《好聲音》絕對是一匹睥睨天下的黑馬,第一季第一期的收視率只有1.5%,第二期飆升到2.7%。最高破6%,平均收視率3.9%。
《好聲音》如此火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顛覆性的盲選方式,最大牌的導師加盟,最精良的製作手筆,還有強大的營銷方式都是重要因素。
相輔相成之下才成就了這匹黑馬。
趙守時還不太清楚《唱響中華》的具體模式,但想來不可能超越《好聲音》。
現在的他正在根據腦海中的記憶,把《好聲音》的節目流程、製作理念、成員分工以及備具爭議的營銷方式等因素儘量梳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