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小路,一行人蜿蜒下山,幾經轉折,終於是來到記載中的悟道臺之外。
同樣奇怪的是,此處便如峰頂大殿一般,不論內外,都是沒有所謂的防護大陣籠罩周圍。
百家修士以同樣的套路,在悟道臺外繞上幾圈,確定外部確無威脅,雖然齊齊運足靈力,鼓足勇氣走入悟道臺之中。
這悟道臺的情況,與峰頂大殿極為不同。
峰頂大殿進入之後,並沒有任何奇異之處,裡裡外外皆是平凡至極。
但悟道臺進入之後,從外看去,只有幾畝地的一方小小平臺,卻是陡然間變成一處自成天地的浩然空間。
這之中,山川草木,江河湖泊,蒼天玄土,一應俱全,儼然一幅別樣洞天的感覺。
並且這之間,仙氣充盈,比之博安峰內還要濃郁上百倍,令人難以控制得想要吸納這些天地源炁入體。
諸多大修先是感慨此處乃是仙家福天,但隨後也是立馬開始竭力收斂心神,控制肉身對於仙氣的吸收過程,以免在不經意之間,因為吸入太多仙氣,而就此跨過仙境關隘。
好不容易將內外靈力的迴圈調節為均衡的狀態,稍後眾人又是發現此處的一些奇異。
百家修士們甫一進入此處,便落在一處山巔的寬闊平臺之上,在這裡能夠看到四面八方的所有景色,遍覽周圍天地的宏偉壯闊。
並且神識在此處也通行無忌,各處的一切皆能探查得一清二楚。
這山林之間,亦有鳥獸,甚至還有一些足以稱得上瑞獸的物種,正在這片天地間悠然生活。
可就待眾人準備好將要踏出石臺的範圍,仔仔細細看一看此處天地時,卻在走出石臺的一瞬間,再度回到石臺中間。
其中轉換對於聞道修士而言,仍然也只有短短一瞬,甚至第一個走出去的農家賢者,都沒有反應得過來剛剛在他身上發生了何事。
落在農家修士身後的眾人,看得當然是清清楚楚,那農家修士就只是跨出石臺周圍一圈不起眼碎石範圍,便瞬間消失無影,然後立即出現在石臺中央。
之後眾人還有不信邪的,施展各種手段衝出石臺周圍,但無一例外,最後都是被傳送回石臺中央。
經過好一頓分析,此間眾修士以為,雖然他們確實是進入到一方洞天福地之中,然而能夠行動的區域,也就只有這一點。
甚至有可能,博安峰所稱呼的悟道臺,也就是一方擴闊的大石臺。
至於石臺外的天地,具體的位置還不清楚,但期間的天地大道完備,而且石臺並不阻止神識的外放,想來便是讓來到此處的修士,沐浴在濃厚的仙氣環境中,靜靜感悟天地大道的變幻,以至悟道一說。
石臺周圍,來來回回也就這麼大點地方,眾人眼見無法出到石臺之外,仔細搜尋一番後,也用神識,將周圍的區域,接近翻個底朝天那般探查過後,依舊是毫無發現。
在石臺上休息片刻,以法家為首的部分修士,建議眾人此行應當是不會再有更多收穫,便言說不如此刻就啟程返回,反正收穫已然算是頗豐。
徐承和張沫自是聽洞禾真人安排,經過幾方談話下來,法家和名家不愧是最善言辭之說,只是簡單一些利弊剖析,便逼得眾人不得不就此打道回府。
其實他們也不算強詞奪理,他們能來到此處,還沒有發現任何有用的資訊,再多探尋也去,肯定也是徒勞,不若趁早離開,免得夜長夢多。
可他們想走,有些東西卻又不想他們這般順利離開。
有時候,偏偏就是最怕什麼就會來什麼,百家修士怕多留一刻會多生一些危險變化,偏偏就在這個時候,一道詭譎的幽影,浮現在石臺之外。
司馬氏因為修為問題,話語權本就不高,其個人也不喜多說廢話,他此行更過來,就早已想好少說多做。
何況此時他還在苦思冥想那友尋堂密文到底是怎樣的拼寫規則,他總覺得其中定然有什麼重大的秘密,和這博安峰的種種不合理之處息息相關。
故而司馬氏離人群核心稍遠一些,在那些所謂領頭的修士都在商量具體還要不要再去藏經閣一趟時,司馬氏猛然發現,石臺之外,有一具墨家鉅子常喚使的普通靈偶,正歪著頭,以一種詭異的角度,緊盯著眾人。
司馬氏被那目光看得發毛,也想不通為何墨家鉅子的靈偶會出現在石臺之外,他連連後退幾步,略帶結巴地呼喚眾人:“諸位前輩道友,那是……墨家鉅子的探路靈偶嗎,它在悟道臺之外?”
眾人聞言,紛紛轉過頭來……
隨後,一道來自靈魂深處的寒意,瞬間席捲每個人的心神。
“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