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錦衣衛的存在,名不正、言不順,那麼陳道前有一百種辦法,讓劉高新組建的勢力土崩瓦解。
“陳愛卿,莫要急!這劉高組建錦衣衛,對你和朕也是有好處的!”
“太保的目的是推行以德治國,讓百姓安居樂業,讓天下安泰。這一點朕與卿共勉!”李平安正氣凜然的說道。
陳道前只是冷笑。像他這樣的人,心智堅硬,性情如鐵,豈會被李平安隨隨便便的幾句話說服。
“愛卿,想要實現德政,可是任重而道遠,不說以大學士孫朝棟為首的世家子弟是阻礙,底下那些既得利益的官員也是一塊塊堅石。”
說著,李平安從袖子掏出一冊書籍,拋給陳道前,拿到手後,陳道前翻開掌心的書籍開始打量,看了幾頁後,目光漸漸發亮。
“陛下,這是……”陳道前雖然強忍著心頭的激動,可是那顫抖的聲音早已經出賣了自己。
李平安丟擲去的書籍,是近日閒來無事,根據前世華夏中儒家思想抄錄的,前世時沒事的時候喜歡研究儒家學說,現在正好派上用場。
儒家學說在產生以後,先後有孔子、孟子、荀子的先秦儒學,有董仲舒的獨尊儒術和天人合一思想,有韓愈的道統說,有北宋周敦頤、二程、張載和南宋朱熹的理學,有陸九淵、王陽明的心學,有顧炎武等人的經世之學等。
儒家思想不能說它不好,只是過分的強調道德修養,這本身並沒有壞處,但是過分強調德治而忽略法治,這就造成了整個社會在制度層次的缺失。
儒家在性善論思想的指導下,形成了泛道德主義。事實證明,道德只能管人的上線,而法治管人的底線。
但是現在碰上要推行德政的陳道前,可謂是給他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儒家學說只有上線的提倡,沒有底線的限制,最終只會造成社會嚴重缺乏法治思維,引發更大的問題。
“怎麼樣?這下相信朕與愛卿有共同的理念了吧!”李平安微笑的看向陳道前。
“陛下,這本珍貴書籍您是從哪裡來的,這簡直就是……”陳道前緊緊的抓著手中的書籍向李平安不停的詢問道。
“朕要說是自己寫的,愛卿相信嗎?想要推行以德治國,那麼就必須讓更多的人認同這個理念。”
“何不借助劉高攪渾的這攤水,開設科舉。吸引大量的寒門子弟入朝為官,跟世家抗衡,這件事就交給愛卿了。”李平安又從手裡扔出令牌和聖旨。
陳道前撿起地上的聖旨和令牌後,靜靜的沉默片刻離開含涼宮。
陳道前發現自己以前小瞧了天子,明知道其中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但為了心中的理念,不得不吃下去。
“目前,可算暫時拉攏了兩位顧命大臣,”李平安心裡清楚,無論劉高說的有多好聽,錦衣衛最後都只會成為他以權謀私的工具,而不是李平安這個天子手中的利劍。
李平安也是在利用劉高造成的威脅,脅迫如陳道前這種忠於天下百姓理念的官員,按照自己的想法推行科舉,廢除舉薦。。
所謂權利,有時候就是權衡各方利益,然後找到一個平衡點,充當那個平衡點。
李平安只要做好裁判,關鍵時刻站出來拉拉偏架,就可以了。至於完成所需之後。天盛王朝的走向,關自己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