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與殷郊相會半日,第二天就被殷郊封為丞相,接下來短短半月,亂七八糟的朝政就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條。這位原本應該讓周朝興旺八百年的姜太公,如今卻成了商朝的丞相,實在有點詭異。
這段時間裡面,唐臨在西岐這邊也算是準備妥當,大軍整裝待發,只要一個合適的時間,就可以出征了。
而這時候,姜子牙成了丞相的訊息傳來,唐臨就明白是時候到動手的時候了。
封神之戰已經很明朗,依舊是西岐伐朝歌,只不過原以為自己站在朝歌這邊,沒想到最後站在西岐這邊。
不過這個問題不大,只要一路橫掃過去就好。
當日,西岐出兵,以二皇子殷洪的名義直指朝歌。
沒有了朝歌那邊的先行進攻,而是西岐這邊直接出兵。誓師之時聲勢浩大,弄得天下皆知,西岐點兵十萬,出兵汜水關。
朝歌這邊聽到了,殷郊急召姜子牙商議。如今朝堂之上大半官員還覺得聞太師下獄是殷郊最大的錯誤,西岐反商也是殷郊造成的。
這跟北海諸侯的造反不一樣,西岐可是四大諸侯之一,佔了天下三分一的城郭。而且,他們打出來的旗號是殷洪,被殷郊砍了一條手臂不得不逃出朝歌的二皇子。
可以說,兩人都是根正苗紅的皇位繼承人,這時候也沒有長子繼位的規矩,否則紂王也不可能成為皇帝。
兄弟之爭,他當大臣的最好還是不要說話,誰知道最後誰會贏呢?
在這種情況下,姜子牙就成了殷郊的唯一一個可以完全相信的大臣,因為闡教的全部利益與他綁在一起。
姜子牙也知道此戰不可避免,必須要謹慎應對,連忙就向殷郊進言,將朝歌各處鎮守之中與截教有關的將領全部召回朝歌聽候發落,如有不從者按謀反就地處決。
至於汜水關,則調動全國兵力前往,決定與西岐在此處決戰。封神之戰裡面,凡人兵卒只是輔助,真正決戰還需神仙出手。
因此,所謂戰略縱深之類的並無意義,對神仙來說日行千里只是等閒更不存在什麼劫糧道的辦法,這些凡人戰爭常規手段完全沒有作用。
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選擇一處地點,提前準備好陣勢,然後兩軍決戰,絕無花巧可言。
因此,全國兵力在汜水關匯聚,闡教的所有仙人也已經做好準備,要在汜水關與截教決一死戰。而且,他們還佔了一個大優勢。
此時,他們才是防守一方,所以他們擁有地利,可以透過陣法來應對。到時候,就算截教來攻,也要在陣法面前折戟沉沙。在陣法面前,多十個孔宣都沒用啊。
只不過,這個優勢截教眾人應該也很清楚才對,這離火道人現身以來,各種手段層出不窮,明知道朝歌優勢大,理應分兵數處,發揮出截教的人數優勢才對,為何會選擇這種大決戰?
姜子牙哪裡知道,唐臨就是要玩大決戰。
原本的封神之戰截教是怎麼輸的?就是添油戰術不斷送人頭啊。那些有名有姓的將領,崇侯虎、張桂芳、餘化、魔家四將、聞太師、孔宣……一群人聚在一起還不將西岐給碾壓了,偏偏要一個個上,偏偏要一個個送。
人家西岐那邊動不動就是全家一起上,蘇護一家,李靖一家,還有黃飛虎一家,上來就是哪吒、雷震子、楊戩和黃天化四大先鋒車輪戰。
後面的截教強者也是一個個送,死了趙公明才出來的三宵,死了餘化才出來餘元……這樣分兵真不是臥底嗎?
唐臨掌有聖人賜予的許可權,作為截教第六親傳,可以指揮教中所有人。金靈聖母那幾位親傳弟子不好指揮,但比唐臨低輩的截教弟子,唐臨可沒有絲毫的客氣。
出征之前,就跑了碧遊宮一趟,將所有不是閉關狀態的截教弟子全部帶出來了。這次就是決戰,要用絕對的兵力來將姜子牙的人揍到懷疑人生,直接開城投降。
西岐出兵號稱十萬,但那是連後勤輔兵都算上再誇大的數字,實際上能有五萬就算不錯了。
畢竟後世曹丞相也就來個號稱八十萬,這時代的人口能弄出十萬軍隊相當不容易了。
西岐軍隊開拔,路上煙塵大作。行至半路就遇到了姜子牙準備的伏兵,數百騎兵從兩邊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