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連聲道謝,伸出雙手將書接了過來,仔細一瞧,赭色封面上豎排印著金黃色的“拿破崙本紀”五個凹字,旁邊還有一個拿破崙頭像。
曾錫珪說這是英國人寫的本,漢譯版,他非常喜歡讀。又勉勵了石柱一番,這才離去。
這是石柱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與曾錫珪的交談,後來石柱聽周吉說,“拿破崙本紀”是曾司令最喜歡的一本書,能將這本書送給石柱,足見他對石柱的讚賞。石柱對這本書也一直非常珍視,只可惜後來在“文革”時成了資本主義書籍,被紅小將一把火給燒了。
在日軍方面,這次顯然吃了敗仗,但也只是損耗了一些彈藥、死傷十幾個人而已。不過,他們囂張的氣焰卻受到了極大的打擊。“日本人絕不會甘心的”,這一點曾錫珪也心知肚明。
鄉板梯二郎將戰況向板垣徵四郎作了彙報,少不了被板垣狠批一頓。彼時日軍攻打滕縣一帶雖遭遇頑強抵抗,但也算順風順水,似乎不急於拿下連雲港、打通隴海線,因此板垣命令鄉板梯二郎暫時無需採取重大行動,等待進一步的指示。雖如此,鄉板梯二郎也沒有閒著,他下令加強對守軍的各種偵查,時不時從海上或空中對守軍進行轟炸,並且暗中派人登上竹島,密切監視西墅守軍的一舉一動。
其後,北線的板垣師團和磯谷師團在臨沂與臺兒莊一帶接連陷入了苦戰,而南線的日軍此時仍被阻於淮河南岸,嚴重影響到其南北夾擊徐州的計劃,這也是一向驕橫跋扈的日軍所始料未及的。板垣隨即急令鄉板梯二郎儘快做好進攻連雲港的部署,隨時準備全面出擊。
在魯南戰事處於膠著狀態之時,中國軍隊傷亡也很慘重,勝負一時無法預料。此時李宗仁擔心日軍會傾全力拿下連雲港,遂命令曾錫珪加強備戰,全力迎敵,不得有誤。接令後,曾錫珪將新浦和海州城中部分守軍東調至連雲港,作為預備隊駐守在雲臺山南側。
在這樣的情況下,“廣連商行”一時間更忙了,而且得益於石柱此前受到曾錫珪司令的讚賞,守軍部分軍事物資也自然而然地委託給“廣連商行”代為運輸。
不甘失敗的鄉板梯二郎雖誓要攻下連雲港,但他對曾錫珪向連雲港增派守軍一事還是有所顧忌,尤其是忌憚一一二師的幾個兵團。於是他便再次與手下軍官商議,制定了一套“調虎離山”之計:將投靠日本人的海匪劉桂棠、張宗元、劉佩忱等部三千多眾組編為皇協軍,令其由日照南下,進攻贛榆拓汪,並派日本海軍從海上進行炮火支援,造成日軍試圖全力從北面進攻連雲港的假象,以圖將一一二師調離連雲港防區。如此一來,日軍便可集中兵力對付力量薄弱的守軍第八軍,拿下連雲港可謂是易如反掌。
其實早在這些海匪投靠日本人之初,他們就已經利用海州灣內離海岸十幾裡的秦山島作為跳板,經常上岸騷擾、掠奪沿岸的贛榆和嵐山地區,當地百姓深受其害,對這幫土匪深惡痛絕。
國軍很早前曾派過一支小分隊前往,欲蕩平此海患,無奈這些海匪依託海島和日本人的軍艦,神出鬼沒,從不與小分隊正面對抗,一直未被消滅。此番鄉板梯二郎令這股海匪率全部兵力從陸上進攻,倒是給了國軍將其一舉消滅的好機會。於是,一一二師師長霍守義命令三三四旅所轄的萬毅六六七團和崔喜璋六六八團分別從新浦、墟溝北進,消滅這股頑匪。
從日軍的部署和種種跡象來看,霍守義已經察覺到了鄉板的計策。他特別囑咐三三四旅旅長馬萬珍:日軍此番目的是為了分散守軍兵力,務必不得使所轄兵團北出太深,所進距離需可及時回防連雲港,在確保港口、鐵路無虞的情況下,伺機出擊,速戰速決,萬不可和敵人糾纏。
這天石柱到孫家山送物資,正遇到六六八團收拾行裝、準備出發。
趙一水看到石柱來了,主動上前說道:“石柱兄弟,我們馬上要隨部隊出發,聽連長說是往北打海匪,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這段時間可就沒法和你一起訓練了!”
聽說要打海匪,石柱立馬來了精神,對趙一水說道:“趙排長,你們要是去打海匪的話,麻煩幫忙打聽下,看看這些海匪頭子中有沒有叫劉伏龍的,這人原先是這裡的土匪,和我有些恩怨!”
“好,我替你打聽下,有什麼訊息,回來告訴你!要是我回不來了,兄弟,記得清明時候給我燒些紙錢!”說完,趙一水便告別石柱,隨部隊出發。
時下已是農曆二月中旬,又到了草長鶯飛的季節,天氣漸暖,徐徐春風吹在石柱的臉上,他心中那團復仇的火種彷彿如這冬去春來一般,又開始燃燒起來。
二十幾天後,徐州戰場上臺兒莊勝利的捷報如同長了翅膀,一時間飛遍了大街小巷,人們紛紛走上街頭,拉著橫幅、揮舞著旗幟,喊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華民族萬歲”、“中國必勝”等口號,表達著心中喜悅以及愛國之熱情。在這一勝利面前,此前的一切敗仗彷彿都變得不值一提,連蔣委員長都覺得中國軍隊此時已經具有擊垮日軍、扭轉時局的實力了。
訊息傳到了張半仙那裡,他又高興得像個孩子。“中國勝利,指日可待啊!等勝利了,咱老百姓就能過好日子了!”,張半仙心裡總是這麼想著,只是他歲數略大,腿腳漸漸不便,縣城裡組織的百姓遊行慶祝活動沒法去參加,心裡感覺有些遺憾。
這一次就連張半仙的孫子大毛也感覺到勝利的喜悅了,只是他的好朋友大黃狗和村裡的王大聾子依然聽不到發生了什麼。
但是有時候事情就是那麼的諷刺,勝利的喜悅僅維持了四十天,合肥淪陷、徐州失守的訊息即相繼傳來。一時間人們彷彿從天堂跌倒了地獄,他們搞不明白,明明是勝利了,可最後怎麼又敗了呢?這與此前的太原會戰、淞滬會戰是何等的相似!似乎這才是中國羸弱的本質,人們彷彿又失去了方向,中國還能勝利麼!?
“真是豈有此理,豈有此理!”張半仙這一次話語似乎少了很多,只是拳頭依然攥得很緊。
後來石柱在港口聽部隊說,徐州城是失守了,但是國軍此前已經全部順利突圍,日本人其實只是得到了一座空城而已,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不用太悲觀。“空城?空城?真的是空城?那老百姓呢,他們逃離了麼?所謂的空城就是沒有士兵的城?老百姓不是還要遭殃!”石柱這次是如此憤怒,他所聽到的南京城破時的慘景又浮現在了腦海裡,可他一個小小的老百姓又能改變得了什麼!
屋漏偏逢連夜雨。如果說徐州城離連雲港還有四百里,它的失守對石柱貌似沒有什麼影響,但是近在眼前的孫家山這個時候偏又失守了。
就在徐州城被日本人攻破後的第二天,石柱一大清早就聽到有士兵跑來挨家相告:孫家山第一道防線已經失守,日本鬼子打上岸了,讓老百姓快跑出去避一避。那人還特地囑咐祝廣連,這陣子孫家山的物資就先不要送了,等一等,看看情況再說。。
事情發生得如此突然,普通老百姓根本來不及轉移,好在“廣連商行”離孫家山還有幾里地,而且之前他們把值錢的東西差不多都搬到了西園,因此迅速收拾好了細軟後,一行人便跳上馬車,全部撤往西園的宅子裡去。
在前往西園的路上,石柱他們看到曾司令手下李浩大隊長正帶著一隊人馬火速往孫家山方向趕去,想必是去馳援那裡的守軍。此前石柱經常聽到軍人捨生忘死、保家衛國的故事,但那些只是虛幻的概念,此時他才真正看到了“逆行者”的血性當老百姓後撤的時候,軍人必須要往前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