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宋梟途> 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頭並進(求訂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頭並進(求訂閱!) (1 / 4)

太原古稱晉陽,別稱幷州,也稱龍城,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國北方一座文明古城。

不過——

此時的太原城已經不是晉陽古城——晉陽古城早在宋太平興國四年,被宋太宗趙匡義下令火燒了。

據說是因為晉陽古城具有龍脈。

晉陽古有唐國之稱,唐朝實發祥於此,李淵父子定都長安後,便以“唐”為國號,並封晉陽為北都、北京,與京都長安、東都洛陽並稱為“三都”、“三京”。

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後晉、後漢、北漢,或發跡於晉陽,或以此為國都,一時間,晉陽名聲顯赫於天下,民間紛紛傳說這是一座“龍城”。

因此,趙匡義在滅掉北漢之後決意焚燬它。

三年後,出於防禦契丹之需要,趙匡義又脫褲子放屁命潘美在晉陽故城東北三十里汾河對岸的唐明鎮,修建新城池即太原城。

但此太原城的規模和形制比晉陽古城要小很多。

自十二月八日,童貫率宣撫司撤離太原後,河東路安撫使兼知太原府張孝純與副都總管、河東宣撫司都統制、勝捷軍總管王稟,一邊組織城內軍民準備迎戰,一邊派人出城聯絡附近諸州郡,請他們出兵增援太原。

十天後,完顏宗翰率西路金軍突破石嶺關,迅速抵達太原城下。

自進入宋朝國境以來,西路金軍從沒遇到宋軍的有效抵抗,但在太原城下,他們終於遭到了宋軍的頑強阻擊。

首先前來增援太原的就是知朔寧府觀察使孫翊。

孫翊領兵雖不足兩千,但士氣很旺盛,作戰也很勇猛。

一到太原城下,孫翊就跟金軍打了大大小小數戰,雙方始終未分勝負。

這天,孫翊又與金人大戰於太原城下。

張孝純站在城樓上向孫翊喊話說:“敵已在近,不敢開門,觀察可盡忠報國!”

其實——

因為漢兒屢屢叛變,而孫翊部下之中也有不少漢兒(孫翊的部下也是義勝軍),所以,不論是張孝純,還是王稟,都有些不信孫翊,害怕他是來詐城門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張孝純、王稟他們才沒放孫翊進城,而是讓孫翊去跟金軍拼殺。

在這件事上,張孝純、王稟他們做的其實也沒做錯,只能說這是特殊時期的一種無奈吧。

聽了張孝純的話,孫翊回答說:“但恨兵少力乏!”

說罷,孫翊就率領部下與金軍拼殺起來。

孫翊是河東名將,守朔有威聲,金人亦憚之。

如今再見孫翊和其部下如此悍勇,此時屯駐在太原北陳村的完顏宗翰,眉頭緊鎖不已!

完顏宗翰登高觀察戰場形勢良久,見孫翊勇猛難當、孫詡手下的將士亦悍不畏死,關鍵他們是馬軍,打不過還可以跑,遂決定用毒計對付孫翊他們。

完顏宗翰南下之後,將很多雲地的人強行徵召起來,讓他們充當金軍的民夫和輔軍。

完顏宗翰下令,將朔州的人全都找出來,然後驅趕到太原城下,用他們的性命來威脅孫翊和孫翊部下的將士投降。

孫翊麾下多朔人,見自己的親人被押到戰場上用刀架在脖子上,軍心頓時大亂,接著便發生了軍變。

當時,孫翊正與金人激烈交戰,忽被叛徒從背後所害。

可惜一代名將,就這樣慘死在叛軍刀下!

而孫翊所率之兵,皆盡為金人所殺。

前來太原增援的還有陝西軍隊,他們是府州(後世陝西府谷)知州折可求、鄜延路(後世陝西延安)守將劉光世,另外還有職並軍馬使韓權、晉寧知縣羅稱等。

其中折可求與劉光世是主力,分別率領兩萬多人馬,這樣共計有近五萬援兵從不同地方趕來太原參戰。

折可求是西北名將折克行之子,在與西夏的多年戰爭中,折克行愛護士兵,多次出奇制勝,戰功甚多,所部被宋人尊稱為“折家兵”。

從唐初至北宋末年,數百年間,折氏家族“獨據府州,控扼西北,中國賴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